台山召开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企业座谈会。
开渔了,都斛镇海鲜街又热闹起来。在涌动的人流与琳琅满目的海产之间,一套智慧监督管理系统正无声运转,守护着这里的交易秩序。在都斛镇行政执法办公室,工作人员紧盯电子大屏,实时更新的商品检测信息、交易数据清晰呈现,精准映射监管的高效率。这背后的治理升级,正是台山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实践的生动写照。自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台山市高度重视,锚定“规范执法、优化环境、服务发展”核心目标,紧密结合本地产业和执法实际,系统施策,大胆创新,以“强组织、准整治、暖服务”三管齐下,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形成富有台山辨识度的涉企行政执法服务品牌。
今年以来,台山全市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50.93%,处罚案件数和罚款数额同比下降68.21%和18.54%。在此期间,台山市场主体总量新增89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5家,规范化执法成效切实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政宣
健全机制
织密协同联动“监管网”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一环。台山市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精心构建“全域覆盖、上下联动、多元协同”的工作体系。
由台山市司法局牵头,联合市科工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工商联等16个部门组建专项工作专班,形成“司法局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具体落实+纪委监委监督护航”的立体工作格局。
“以前各部门各管一个领域,沟通协调较少,企业常常疲于应付。”台山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台山市创新“执法监督+工商联”联动机制,出台《关于构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贯通联动协同机制的办法》,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面对面收集企业诉求。在今年5月的专题座谈会上,工作专班精准收集并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重复检查”“处罚标准不透明”等痛点难点问题。
此外,台山市深化跨部门信息互通机制,持续收集各镇(街)、各部门工作动态,编制5期工作简报报送全国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并与财政、信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等部门密切协作,累计共享执法数据7000余条,实现“线索互通、问题共治”。
精准发力
提升执法规范“硬实力”
聚焦涉企行政执法痛点堵点,台山市以“自查+评查+督查”三措并举,系统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大厅、“12345”热线等渠道广泛征集线索,组织台山全市执法单位对1923宗涉企行政执法案件进行“回头看”,重点梳理引发复议、诉讼、信访等案件,深入排查执法程序、文书规范等问题,针对性制定整改方案。
案卷评查是提升执法质量的关键一环。台山市从执法案卷评查专家库中抽调骨干专家组建6个小组,对41个行政执法单位149宗案卷进行“一案一评”,精准梳理出243条涉及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规范等维度的问题清单。通过“评查—反馈—整改—复查”闭环管理,台山全市执法案卷合格率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合格率超90%。
为巩固长效整改成果,台山市将专项整治与长效监管结合,对全国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登记的15条问题线索建立台账,销号管理。针对企业关切的“频繁检查”“随意检查”等问题,专门出台《台山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行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提出13项源头治理举措,有力压缩不规范执法空间。
柔性创新
彰显执法服务“台山味”
立足侨乡产业特色与企业需求,台山市在执法模式上大胆创新,让“刚柔并济”成为执法新常态,实现对企业“无事不扰”与“有效监管”的有机统一。
数字赋能,让监管更“智慧”。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中,台山市推出“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实现所有涉企检查事项的认领、公示与动态更新,全面推行“亮码入企”。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领域中,台山市应用AI技术开展非现场监管,减少扰企。例如,都斛镇海鲜街智慧监管系统凭借“实时监测、精准执法、服务便民”的显著成效,成功入选广东省“双百行动”示范案例,为特色产业监管提供可复制经验。
清单引路,让执法更“包容”。台山市推行涵盖22个领域的526条减免责清单,明确“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的具体适用标准。今年以来,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办理减免罚案件140宗,减免罚金总额达518.33万元;生态环境部门创新实施“执法观察期”制度,对存在轻微环境问题的企业给予整改缓冲期,并实行公开道歉从轻处罚,既守住法律底线,又给企业留足发展空间。
联合执法,让企业更“省心”。台山在江门率先出台《台山市“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实施办法》,明确联合检查的适用范围、流程与职责,编制41项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涵盖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今年以来,台山全市开展“综合查一次”243次,减少入企检查575次,显著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下一步,台山市将持续聚焦执法能力提升、监督效能强化、部门协同深化,以更富侨乡特色的举措持续发力,如举办“大讲堂大比武”活动、锤炼执法队伍真功夫,推广“亮码入企”智慧监管、织密精准监管网等,通过这些硬核举措,将规范化执法打造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闪亮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