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大镇迎来新“鸡遇”
“光伏+养鸡”拓宽群众致富路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9-03 07:31   

智能化管理系统全方位改善养殖环境,实现科学养殖。

智能化管理系统全方位改善养殖环境,实现科学养殖。

光伏板发的电不仅满足养鸡场自身需求,还能并入电网,产生经济效益。

光伏板发的电不仅满足养鸡场自身需求,还能并入电网,产生经济效益。 金鸡镇供图

    走进金鸡镇红光村委会龙湾村,一片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养殖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深蓝色的光伏板铺满棚顶,在阳光下泛起粼粼光芒;棚内传来雏鸡的啼叫声,自动投料机匀速运转,构成一幅“农光互补”的生动场景。

    近日,金鸡优品(肉鸡)绿色养殖基地全面建成并正式投产。这个绿色养殖基地究竟有着怎样的特别之处?光伏技术又是怎样与养鸡产业巧妙结合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展开了实地走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刘嘉猷

    (署名除外)

    “借光”兴产 荒地生“金”

    金鸡镇是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肉鸡专业镇,每年出栏肉鸡超1200万羽,产值超10亿元,养殖业是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然而,传统养殖模式也暴露出不少难题:粪污排放难以统一处理,分散经营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

    “以前在自己的院子里搭棚子养鸡,主要靠经验,环境差一点,鸡容易生病,行情不好时,还可能赔钱。”不少养殖户向记者回忆过去的窘境。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让农户稳步增收,成为关键课题。

    去年8月,信义光能控股有限公司与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集团”)达成合作,对龙湾村闲置荒地进行资源化利用,共同打造总面积为15000平方米的绿色养殖基地,建设14栋标准化养殖栏舍及16栋活动栏舍,并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负责投料、温控、空气监测与粪污处理等环节,有力保障环境干净整洁,让生产流程高效有序。今年8月,温氏集团提供的4万羽鸡苗“入住”,金鸡优品(肉鸡)绿色养殖基地正式投入生产运营。

    “集中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环保问题,还显著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该基地负责人介绍,这一模式既降低了政府的环保监管成本,又改善了养殖户的生产环境,同时,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和就业岗位,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农光互补”

    促进农户增收

    走进金鸡优品(肉鸡)绿色养殖基地,整洁规整的鸡舍排列有序,而屋顶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同样引人注目。这正是该基地的一大亮点——“上面发电、下面养殖”的立体农业模式。超9000片高效单晶组件与组串式逆变器协同运转,将阳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色电能,所产生的电力不仅能充分满足养殖基地自身的运转需求,还能并入电网,带来额外经济收益。

    除了在能源利用上的创新,基地在生产经营模式方面也为养殖户提供稳定的保障。据了解,温氏集团与租用基地场地的养殖户签订具有兜底保障的协议,行情好时多分成,行情差时按保底价收购,确保养殖户不亏本。

    “此外,我们还为养殖户提供两大保障。其一是技术保障,我们在饲料供应、防疫措施、温度控制等方面全部实行标准化管理,确保鸡只能够健康生长,其二是成本保障,我们的场地租金远低于市场价格,能进一步减轻养殖户的成本负担。”金鸡优品(肉鸡)绿色养殖基地负责人说。

    一位刚完成投喂工作的养殖户笑着说:“以前靠经验养鸡,行情一跌就赔钱。现在有了机器帮忙,管理更科学,有保底利润,干起来更踏实。”

    据测算,金鸡优品(肉鸡)绿色养殖基地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出栏优质肉鸡60万羽,可带动村集体增收23.2万元,促进超20人次就业,人均年增收约6万元。

    链条延伸

    让“土鸡”变“金鸡”

    广东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通过高度自动化养殖模式,实现了蛋鸡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今年新投产的日日鲜家禽屠宰加工项目,年屠宰能力达3000万羽,进一步补强了深加工环节;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则融合百年咸蛋制作技艺与现代生产工艺,打造出畅销海内外的优质产品……近年来,金鸡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已形成了集生产、供应、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全方位服务农户分散养殖,还辐射带动乡镇及周边区域发展生态放养鸡产业,真正实现从“土鸡”到“金鸡”。

    与此同时,金鸡镇不断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发展林下养鸡,实现“以林养鸡、以鸡促林”;推行“研究所+公司+基地+养户”的一体化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建设蛋禽现代化生态养殖小区,促进禽蛋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升级;积极申请成为开平市首批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与转化试点,努力让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