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如何让语文作业实现“减负增效”?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9-10 07:31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作业不仅是知识巩固的载体,更肩负着启发学习兴趣的重任。然而,传统小学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离生活远”等问题,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让语文作业实现“减负增效”,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水口镇第一小学大福分教点 黄少梅

    直面传统作业“痛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业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方面,书面作业占比过高,部分教师受应试思维影响,将作业简单等同于“刷题”,忽视了其作为“学习媒介”的本质功能——通过作业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另一方面,作业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不少教师局限于教材内容布置任务,学生完成的多是字词抄写、课文背诵等“书本作业”,难以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新课标则为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作业应聚焦知识积累与探究,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不仅能巩固知识点,还能学会用语文解释生活、探索世界。这意味着,作业设计需要跳出“书本圈”,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聚焦三大要素 优化作业设计

    用“趣味”点燃学习热情。“作业不等于枯燥”,新课标背景下的作业设计首先要打破单调感。教师可结合课堂主题融入趣味元素,并兼顾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低学段学生偏爱动态化设计,可布置“给课文配插画”“角色扮演读故事”等作业;高学段学生更关注知识与生活的联结,可设计“家庭垃圾分类标语创作”“采访长辈的童年故事”等任务,让作业从“要我做”变成“我想做”。

    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学生的语文基础存在差异,“一刀切”的作业容易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压力,也难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对此,教师可设计“基础层+提升层+挑战层”的分层作业:基础层聚焦字词巩固等核心知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提升层侧重知识运用,如用学过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挑战层则鼓励拓展探究,如“对比不同版本的古诗插图,说说哪个更贴合诗意”。学生可自主选择,教师再引导他们尝试不同完成方式,激发个性化思考。

    让作业“走出纸页”,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作业设计自然要强化实践性。相较于传统的“抄、背、默”,“做、说、画”等形式更能让学生动起来:学完写景课文后,让学生“画一画家乡的美景并配上解说词”;学习书信格式后,给学生布置“给远方的笔友写一封信”;甚至可以结合节日,让学生为家人设计“中秋祝福卡”,在动手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这样的作业,既能强化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即生活”。

    好作业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核心在于紧扣“兴趣”“实践”“多样”三大要素。让作业变得有趣、实用,既能真正为学生“减负”,又能让他们在完成过程中爱上语文、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不仅是作业形式的改变,更是语文教学回归“育人本质”的体现。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