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镇田金村“美丽庭院”如珍珠般散落村中
一户一景绘画卷 一院一韵润乡风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9-11 07:32   

郭一芳家的庭院用沙地植物打造而成,形成层次分明的生态景观。

郭一芳家的庭院用沙地植物打造而成,形成层次分明的生态景观。

    青砖黛瓦映绿植,家训上墙润心田,孩童嬉戏于长廊……走进大泽镇田金村,目光所及皆是“一户一景、一院一韵”的鲜活图景。30户镇级“美丽庭院”如珍珠般散落村中,将沙地植物的野趣、家风传承的温度与红色文化的厚重编织成网,让这个新会区红色革命根据地、“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在方寸天地间绽放出独特的乡土魅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冯瑶君 大泽宣

    老巷深处的匠心

    田金四巷的老巷深处,郭一芳家的庭院藏着岁月与巧思的碰撞。旧瓦青砖的民居与院中错落有致的植物相映成趣,远望,恰似一幅晕染着烟火气的水墨丹青。近看,这片面积55平方米的天地更显精妙——以沙地植物为骨架,龙舌兰的硬朗、量天尺的挺拔、蜈蚣珊瑚的灵动构成旱生群落的底色,金银花的芬芳、牵牛花的绚烂、芙蓉菊的素净又为其缀上斑斓色彩,多肉植物点缀其中,层次分明的生态景观悄然铺展。

    庭院一侧,二十四节气科普图与休闲座椅相映成趣,色彩明快的花卉环绕着趣味小品,让这里既是自然教育的小课堂,也是孩童嬉戏的乐园。“原先就是片菜地,年纪大了种不动菜,便想着改造成能赏景的地方。”70多岁的江太福是庭院的“设计师”之一,他与老伴郭一芳跑遍新会的花木场,历时半年将菜地变成花园,“每天开门见绿,浇水、除草、修剪,看着这些花草慢慢长大,心里比啥都甜。”如今,这片凝聚着老两口心血的庭院,成了邻里羡慕的“诗和远方”。

    红色文化融入人居环境

    穿过错落的民居,新鹤县工委旧址与周达尚故居旁,一幅巨型“家”字墙格外醒目。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家风标语交相辉映;隔壁墙面,“红色田金铭初心厚德家风育后人”的红色大字熠熠生辉——这里便是村民们共同打造的家风文化广场。

    占地100余平方米的广场上,家风家训墙与各色植株、盆景相映,既成风景,亦为课堂。“田金村的红色基因,本就与家风传承一脉相承。”该村党委书记周琼花说。抗战时期,周达尚在此组建党支部,以“读书会”“夜校识字班”凝聚抗日力量,革命星火照亮乡野。如今,这份精神在广场延续:该镇妇联定期组织“我的家风故事”宣讲,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讲祖辈的革命往事,谈自家的治家格言,让红色信仰与家风美德在话语间流淌。

    不远处的古树公园,更是红与绿的巧妙融合。6棵百年古树——荔枝、芒果、榕树虬枝舒展,见证着村庄变迁。村里在复壮古树的基础上,以古榕树为中心改扩建树池,配套红色文化长廊,展陈的历史文物与图片,静静诉说着“红色田金,星火燎原”的革命史诗。健身器械散落其间,老人在此健身,孩童在此追逐,让革命故事悄然浸润人心。

    让文明乡风落地生根

    “美丽庭院不是‘独角戏’,是全村人的‘大合唱’。”周琼花的话道出了田金村的治理智慧。为带动村民参与,村委会率先组织党员干部、妇联执委改造自家庭院,再以每年推进的“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激发热情。从最初的几户尝试,到如今30户由大泽镇政府评选出的“美丽庭院”串联成示范带,村民们渐渐明白:庭院的美,不仅是自家的风景,更是村庄的脸面。

    这份共识催生了更暖心的实践。村里发起“家教家风+共享庭院”行动,动员村民将闲置宅基地贡献出来,大家合力种上蔬菜瓜果、花草绿植。春摘豆角,秋采柑橘,收获的果实邻里分食;闲暇时共话家常,谁家有困难搭把手……共享庭院不仅扮靓了村容,更增进了邻里情。

    家训上墙则让文明乡风有了具象载体。“革命精神代代传,诚信家训户户安”“立身报国,忠信勤俭践家风”,村民们将世代相传的家规精心设计成文化墙,与家风文化广场的巨幅“家”字遥相呼应。该村妇联还组织亲子家庭沿家风文化路线行走,孩子们化身“小小讲解员”,结合红色故事、龙舟文化讲解田金家风。当童声里的“孝”与“信”,遇上庭院里的花与草,“以院载道、以德润院”的理念便如春雨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田金人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的田金村,推门见景,移步闻香,耳畔是邻里的笑语,眼底是红色的印记。30户镇级“美丽庭院”,不仅是30个家庭的生活诗篇,更是一座村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初心,每一户人家都生长着希望。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