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聚焦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靶向攻坚”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9-12 10:40   

    数月前,江海区直冲工业园内多了一个“安全哨站”,不仅能帮助园区开展隐患排查、应急处置,更成为园区服务企业、安全宣传的重要阵地。“现在整个园区的安全应急氛围,跟过去是天壤之别。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员工多方共同参与的集体行动。”安全管理员叶开正说。

    这个名叫江门市应急消防服务站的新阵地,是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创新之举,如今正成为直冲工业园推动基层安全治理模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江门因地制宜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的具象化缩影。

江门市应急消防服务站的建设,是今年我市进一步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创新之举。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以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成为广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我市聚焦重点领域“靶向攻坚”,着力推动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1—8月,全市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505个,完成整改1502个,整改率99.8%,其中企业自查上报重大事故隐患占比49.7%,在全省排名前列。

    因地制宜开展专项整治

    长期以来,聚集众多行业企业的村级工业园,是江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难点之一。

    数据显示,江门现有村级工业园内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以往,村级工业园普遍缺少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涵盖的生产行业也五花八门,这导致园区内各类企业安全风险交织叠加。

    村级工业园内大部分规模不大的企业,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有企业反映,小企业利润薄、人员流动性大,对于安全设备更新、技能培训有时可谓分身乏术,“不知道怎么做”“如何合理投入”成为广大小微企业面对的共性问题。

    今年以来,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我市针对产业、事故特点和省考核巡查发现的短板弱项,在落实省“规定动作”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部署开展与江门安全生产关键突出问题密切相关的多个领域专项整治和规范提升行动,村级工业园就是其中之一。

    以《村级工业园安全生产工作指引》为“药引子”,江门将园区安全统筹、安全状况明晰、入园项目把关、关键信息监控、外来人员查验、重点物料管控、危险作业防范、厂房改造管理、消防安全规范、应急处置保障等纳入园区评分系统,并通过市安委办、市消安委办联合属地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聘请省、市高水平专家,常态化对重点工业园开展指导帮扶。同时,逐步构建“政府部门+园区管理方+入园企业”三级责任体系,建设应急消防服务站,就是其中的重要抓手。

    应急消防服务站由市安委办、市消安委办牵头建设,一方面,针对园区内日常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该消防服务站可以做到及时响应,另一方面,针对企业“不懂”的问题,该消防服务站也能定期提供消防知识讲座、应急逃生演练、安全技能实操培训等各类服务培训,提升园区内企业员工的安全素养。

    多管齐下的“组合拳”,让江门村级工业园安全治理焕然一新。以直冲工业园为例,截至今年6月中旬,已完成隐患整改10项,规范提升整改项共159项,安全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仅是村级工业园,今年以来,江门还聚焦渡口渡船、电动车全链条等重点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治理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颁布《江门市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办法》《江门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以立法促进安全管理,并通过专项整治,排查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

    发动更多力量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今年8月,蓬江区白沙街道丰乐社区网格长成林在开展巡查排查工作时发现,建业街41号居民楼旁边山体存在异常险情,并第一时间向属地政府报告,因前期巡查预警到位和应急处置果断,当地居民在山体崩塌前成功转移,避免了32户85人可能因灾伤亡。

    这是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缩影,也是近年来我市在构建“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背景下,实现应急产业与应急事业良性互促的写照。

    自2021年以来,我市以“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构建起“五维一体”的全链条生态体系,为安全应急产业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024年,依托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基础,我市在江海区先行先试探索“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加快“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建设,打造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之前先到达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现场疏导、自救互救、信息收集上报等初期就近应急处置工作的队伍,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成为应急后备力量。

    今年以来,在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过程中,我市大力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建设,聚焦“建、训、管、用、宣”五个方面,建设完善覆盖全市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以及街道、社区的“应急第一响应人”网络体系,目前全市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身边志愿者等四类“应急第一响应人”已达9300多名,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培训近万人次。

    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防控”,今年我市还大力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机制,创新设立工会积分奖励调动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性,落实举报奖励工作。目前,全市共有超1.8万家重点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已100%建立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他律”向“自律”转变。

    考虑到企业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隐患排查整治不懂不会等突出问题,我市“对症下药”,在专家精准帮扶方面,积极搭建政府部门与企业单位精准对接的帮扶桥梁,建立“企业下单+部门接单”模式,精心挑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专家深入基层,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帮扶,助力基层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如今,从政府职能部门聚焦重点领域“靶向攻坚”,再到引导发动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江门正以一套“组合拳”打破安全生产治理“单打独斗”的困局,构建起上下联动、多元协同的安全治理新格局,让“隐患排查治理”从一项阶段性行动,逐步沉淀为城市安全发展的长效机制。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通讯员 叶嘉

(责任编辑: 陆世杰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