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家校协同视域下亲子阅读实施路径的探索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9-15 07:32   

    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战略的背景下,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命题。亲子阅读作为儿童阅读启蒙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家校教育的重要纽带。在家庭阅读生态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应当如何构建家校教育资源互补、优势叠加的亲子阅读生态,全面提升儿童阅读素养。

    台山市新宁小学 黄詠怡

    打造立体化语言环境

    “听—说—读—写”的阶段式训练,可以助力儿童实现语言能力的阶梯式成长。家长的朗读不仅极具感染力,还能为孩子打造一个立体化的语言环境。例如,在共读《蚯蚓的日记》时,家长通过模仿蚯蚓的语气讲述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语言情感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此外,亲子阅读为父母与孩子提供了宝贵的互动机会,有助于建立亲密而安全的情感纽带。比如在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通过角色扮演和动作演绎,孩子能更直观地体验情感表达。与此同时,经典读物(如《弟子规》和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承载了重要的道德观念与文化价值,家长可结合现实讲解“首孝悌”的含义,从而在阅读中实现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构建家校协同机制

    构建完善的家校协同机制是推进亲子阅读的关键。学校应积极建立“学校主导、家庭参与、专家指导”的三级培训机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家长开展专题活动,如为新入学学生的家长举办“阅读启蒙工作坊”,为中高年级学生的家长组织“深度阅读策略研讨会”等。同时,可搭建多样化的阅读分享平台,鼓励家长记录亲子阅读中的精彩片段,定期举办“阅读故事分享会”,增强阅读活动的参与感和持续性。

    创新阅读资源流通模式,推行“家校图书双循环”机制。一方面,鼓励家庭建立“家庭图书角”,在校内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定期组织图书交换活动。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图书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家校互通。

    科学规划阅读时间,建立弹性阅读机制。建议每日保证30分钟的固定阅读时间,周末则安排1-2小时主题式阅读活动。可引入“碎片阅读积分制”,将课间、午休等零散时间纳入阅读统计,增强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在日常教学中,可结合季节与节日设计丰富的主题阅读活动,例如在春季开展“植物生长”主题阅读,引导孩子边阅读边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实现从书中知识到现实体验的延伸。

    亲子阅读需要家校双方共同推进,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时间,通过建立认知共同体、资源共享体、时间统筹体和专业支持体,才能有效破解当前实践难题。因此,学校应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技术在亲子阅读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不同地域、学段的家校协同差异化策略,持续完善亲子阅读教育体系,为推进全民阅读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