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鳌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颜臣:
推动高温合金材料“中国造”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9-18 07:33   

王颜臣(右)与同事操作仪器。

王颜臣(右)与同事操作仪器。

    “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广东华鳌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该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颜臣望着正在运转的航空航天用铝合金铸件生产线如是说。

    从2001年投身高温合金材料研究领域至今,王颜臣始终以“科技报国”为信念,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主持参与4项国家级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航空发动机核心材料国产化、超纯净材料制备等领域作出系统性贡献,推动高温合金材料“中国造”,用23年的坚守诠释侨都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A “不能受制于外人”

    2001年,刚从哈尔滨理工大学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的王颜臣,怀揣着对科技事业的热忱,加入中国航发。彼时,国内高端高温合金长期依赖进口,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叶片因材料性能不达标,面临生产停滞的困境。“那时候心里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攻克这个难题,不能受制于外人。”王颜臣回忆道。

    为突破K002、K424合金持久性能稳定瓶颈,他和团队待在实验室里,反复调整工艺参数,记录分析上万组数据。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攻关,终于成功解决问题。不仅如此,他主导编制的《HB/Z131-2004铸造高温合金选用材料技术要求》,至今仍是行业内遵循的“金标准”。

    2022年9月,王颜臣加入广东华鳌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他主导建设的“航空航天用铝合金铸件生产线”顺利投产,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与质量控制体系,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5%。站在生产线旁,他指着一件件精密的铸件说:“每个部件都关系到国家安全,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B 突破壁垒,推动产业发展升级

    在高温合金材料领域,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2016年,王颜臣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单晶高温合金”项目,面对镍基高温合金纯度控制难题,创新提出“镍基高温合金O、N、S元素控制”理论,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铸造高温合金制备工艺。

    “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个项目风险大,不看好我们,但我们坚信只要方向对,就一定能成功。”王颜臣说。为了验证项目可行性,他带领团队累计突破8项关键技术,开发50多种铸造高温合金材料制造工艺。项目最终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相关成果应用于某新型发动机,使涡轮叶片寿命提升20%以上,该专利还荣获“无锡发明专利银奖”。

    在江苏隆达超合金航材有限公司任职期间,王颜臣构建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成功通过英国罗罗、法国赛峰等国际航空巨头的质量体系认证,让中国高温合金材料获得国际认可。针对K4222、K416B合金性能波动问题,他引入微量元素精准调控和试样组织控制技术,使批次稳定性提升30%,相关成果获7项国家发明专利,他本人也因此获得无锡市“唐翔千卓越工程师”奖。

    来到江门后,王颜臣聚焦“超纯净材料制备”与“进口替代”目标,针对3D打印粉体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研发3D打印粉用高温合金棒材制造技术,将杂质元素(O、N、S)含量降至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同时,他开发的医疗用CoCrMo/CoCrW合金精密铸造工艺,解决了材料纯净化问题,目前已完成3个牌号医用钴铬合金材料制造技术开发,为江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动能。

    C 注重团队培养 与产学研协同

    “既出成果,又出人才,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在科研工作之外,王颜臣始终注重团队培养与产学研协同。在江苏隆达超合金航材有限公司工作时,他组建了一个2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培养出3名高级工程师;加入广东华鳌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后,他推行“技术导师制”,定期开展工艺培训和现场实操,累计授课200余课时,培训10名工程师。他共培养硕士以上技术人才10人,其中3人成长为上市公司技术总监及核心骨干。

    为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百千万工程”,王颜臣积极推动广东华鳌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先进金属材料联合实验室”。“通过产学研合作,既能让高校的科研成果落地,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实现双赢。”他表示,目前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在站博士后3人,实验室在培养技术骨干10名,其中3人获评江门市高层次人才。

    扎根侨乡2年多来,王颜臣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23项,开发新材料制造技术8种,申请发明专利4项,助力企业实现年产值翻倍增长。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江门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我会继续扎根这里,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服务‘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建设绿美江门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