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双碳实验室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大鳌镇作为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已完成投资1.15亿元。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是率先探路的10个“试验田”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与其他9地方案同日公布,明确试点范围涵盖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全域,实施周期为2年,预计2027年完成全部试点任务。改革试点包括七方面、共22条内容,涵盖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资本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此次试点意味着什么?新会区作为江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在哪些方面能够率先探路,力求争先?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叶田
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及服务市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构成的有机整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了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但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发育还不充分,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此次改革试点是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试点地区范围广、要素领域覆盖全、试点举措任务实、全国示范意义强等特点。
在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围绕当前要素市场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挥试点地区的先行先试和示范探路作用,为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试点为地方赋能,加强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要素保障,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新会的机遇与挑战
新会,作为江门的“首善之区”,GDP已经超过千亿元,位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的第39位,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中,凭借其扎实的产业基础、前瞻性的改革探索和独特的区位条件,确实拥有一定的优势,完全有能力在今后的改革中率先探路、闯出新路。
侨乡优势
新会作为著名侨乡,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中,要打好“侨牌”,将丰富的“侨”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动能,探索出一条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比如,继续大力推进实施“新会青年侨务人才倍增”计划;组建海外招商分队、聘请侨界招商大使,与侨商组织签订招商联盟协议。广泛宣扬启超家教家风,打造好“同心圆”乡情文化交流基地,筹建好冈州总会馆等文化场馆。强化产业与平台支撑,打造好“侨梦苑”新会园、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侨资企业增资扩产,与港澳高校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跨境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数智动能
新会区积极响应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部署,7月28日举行数据要素驱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改革成果与合作平台发布仪式,发布《关于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改革壮大新会区人工智能发展基础的行动方案》,制订《新会区“十五五”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计划年内打造不少于5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同时,成立区属数据科技国企——江门市新会云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和新会区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承担统筹区域“数据、算力、算法”发展使命,从多方面发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新会区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深圳数据交易所等权威机构战略合作。北邮专家工作站、实习基地及社会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成立,校地合作在产学研一体化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实质成果。依托陈皮溯源系统开发种植数据产品并上架交易所,抢抓陈皮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
土地整治
新会的县域经济体中存在存量土地盘活需求与潜力,特色农业产业(如陈皮产业)对农村土地盘活有探索空间。近年来,新会区全方位、大力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1+5+5”模式推进扩面提质。
大鳌镇作为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江门市唯一省级试点),已完成投资1.15亿元,完工项目9个,打造高质量连片水田8.53公顷、腾出建设空间5.2公顷、修复生态用地超200公顷。
“双碳”战略
江门双碳实验室在2021年成功落户新会,成为新会提升区域科技力量,创建省级高新区的重要科技利器。今年7月,江门双碳实验室在标准化建设领域连落两子:获得零碳工厂评价资质、参与编写的《绿色低碳品牌评价通则》正式实施,填补了绿色低碳品牌系统性评价标准的空白。
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四周年,江门双碳实验室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目前,实验室已形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服务—国际合作”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成为大湾区双碳领域的核心枢纽。实验室计划“未来三年突破10项关键技术,培育3-5家独角兽企业”,全力争创国家级“双碳”创新平台。
生态资源
新会区在资源环境市场建设方面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和一定的实践基础,依托银湖湾滨海新区、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资源,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中探索出特色路径。
银湖湾滨海新区是新会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其在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方面大有可为:探索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探索蓝碳(海洋碳汇)交易,发展滨海低碳产业等。
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是新会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名片,探索重点可集中在拓展“观鸟经济”产业链,探索湿地碳汇、湿地生态指标等生态权益交易,将其产生的生态价值纳入地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区域生态补偿和绿色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机制创新,新会在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化,探索出一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新路径。
营商环境
新会区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成效显著。
在政务服务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时间压缩至30天内,还有“项目预审”“容缺受理”等政策,实现新上项目拿地即动工。在服务企业方面,建立全链条帮办代办服务体系,精准对接诉求;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用好热线与平台,高效解决企业难题,还设有营商环境体验官。在区域合作上,推出“湾区通办、跨城通办”,在港澳设服务专区,提供超600项高频政务服务。
接下来,新会将践行“把企业当成一个生命体看待”的理念,为初创企业培土添力、为传统企业换新赋能,以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深江合作,将其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大湾区协同发展新样板。
新会在改革中优势明显,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将前期数据要素领域的先行优势更快地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如何在与广深港澳等核心城市的协同中,更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和突破口等。
挑战中蕴含着机遇。国家级的改革试点方案给予了政策支撑,新会若能紧扣区位优势、侨乡资源、生态环境等自身特色,在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细分领域深化探索,则有望成为大湾区要素改革中“小区域突破、大区域联动”的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