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令而动 全民参与 干群同心共筑健康防线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0-13 07:32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任晓盈)号角吹响,全域响应!为坚决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新会区各镇街闻令而动,于10月6日至8日全面开展声势浩大的“两清一灭”爱国卫生大行动,一幅干群同心、共筑健康防线的生动画卷在葵乡大地迅速铺开,3天共清理蚊媒孳生地32000余处,派发灭蚊烟片超120万片。

    行动中,来自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深入各村、社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采取“走街串巷、逐户排查”的方式,对商铺、住宅及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等关键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与整治,协助开展积水清理、垃圾清扫、环境消杀和防蚊灭蚊宣传等工作,与志愿者、网格员及热心群众并肩作战,全面清理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和各类积水容器。

    同时,新会区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贴近群众”的优势,发动顺丰速运、京东秒送等平台参与行动。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承担起“宣传员”的职责,通过在快递车、送餐车张贴海报、随件派发宣传单等方式,将“七天七招”等防蚊灭蚊知识精准递送到沿街商铺、居民小区,切实打通宣传“最后一米”。

    广大市民群众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身到清积水、清垃圾、灭毒蚊的行动中,共同织密群防群控的基层防护网络,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干群合力清理蚊媒孳生地。

干群合力清理蚊媒孳生地。

    会城街道永安村有序推进灭蚊防病攻坚战

    清杂治乱战蚊媒 敲门入户暖民心

    在近期开展的爱国卫生行动中,会城街道永安村闻令而动,精准发力,一场与时间赛跑、全民参与的灭蚊防病攻坚战,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有序推进。

    江门日报记者 简家琳

    清杂治乱齐动手 打造“无蚊”家园

    村里的公共区域,是“清积水、清垃圾、灭毒蚊”的主战场。

    10月10日,永安村里,一群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手持铁锹、扫帚、推车等工具,对居民楼的楼道、天台、卫生死角以及村巷内的空置房屋发起“总攻”。

    “一、二、三,走!”几个年轻力壮的志愿者合力将一袋又一袋垃圾从空置房屋里抬了出来,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天台上,传来“噼里啪啦”清理杂物的声音和“沙沙”的扫地声。

    志愿者们还重点搜寻各种积水容器——花盆底座、被丢弃的轮胎,甚至一个破损的塑料玩具。“我们的任务就是翻盆倒罐,清掉积水,不留死角。”志愿者们异口同声。

    村巷的另一头,身穿蓝色防护服的消杀人员正在对巷道、空房、路边等处进行科学投药和喷洒作业,一位消杀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每天7-9时、16-18时定期喷洒消杀药物,把蚊虫灭杀在‘摇篮’里。”

    村庄环境在一双双勤劳的手中变得整洁有序,蚊虫孳生的“温床”被一个个消灭。

    “敲门行动”暖人心 精准排查无死角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在永安村的阡陌间悄然铺开。由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和村民组成的“敲门小队”,正分组逐户进行走访。

    永安村人口密集,全村户籍人口2300余人,常住人口达4600人,村庄毗邻小学,人员高度聚集。针对这一情况,永安村有序开展“敲门行动”,用实际行动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您好,我们是村里的志愿者,来看看您家有没有积水。”志愿者小李敲开一户村民的家门,声音清脆而亲切。她穿着醒目的红马甲,手里拿着登记表和宣传单。进门后,她先是细致查看了阳台的花盆底盘、院角的闲置水缸,又关切地询问村民的身体状况。“最近家里人有发烧或者关节疼吗?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小李一边问,一边在表上认真记录。

    敲门声、问候声、耐心的解释声与居民恍然大悟后的感谢声,温馨地交织在一起。面对面的精准排查,不仅清除了潜在的蚊媒孳生点,更将健康的防线筑到了每一位村民的心坎上。

    废弃池塘迎蝶变 一举多得赢民心

    在永安村的一隅,两口曾经臭气熏天、堆满垃圾的池塘也迎来了蝶变。

    大型机械“隆隆”作响,巨大的机械臂有力地挥动着,将一铲铲土石填入池塘。一旁,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发出“哐当哐当”的作业声。废弃的池塘不再是蚊蝇的“大本营”,将成为一个规范的停车场。

    “这两口池塘因为布满垃圾而发臭,还容易孳生蚊子,住在附近的村民都深受其扰。”村民阿庭站在警戒线外,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好了,村里下决心整治,填平池塘,端了蚊子的‘老窝’,真是办了件大好事!”

    “池塘治理好之后,我们将把这片地用来建设停车场,增加村集体收入。”永安村党总支部书记谢永源说,“这既是为了响应市里‘清积水’的号召,也是为了彻底解决困扰村民已久的问题。把弊害变为利,把闲置地用活。”废弃池塘的蝶变,是永安村在“两清一灭”大行动中最为决绝和富有远见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自9月30日起,永安村针对建在池塘边的违法占地建筑,开展违搭违建专项拆除工作,以“快、准、稳”的策略,助力该村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推进。目前,池塘边的违建已被全部拆除。“真的是好事,拆除违建后,道路也更宽敞,整体村容村貌得到了提升。”村民谭先生说道。

    会城街道东甲村“地毯式”攻坚

    日均清理垃圾超20吨

    铁锹敲碎冷巷里堆积的砖石,铁铲清理闲置屋里的垃圾,铲车将岸边的杂物装车清运……连日来,为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防线,清除冷巷、闲置屋等蚊虫孳生的“温床”,会城东甲村全面铺开灭蚊攻坚行动。区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外市支援队,以及东甲村本地干部、村民代表等各方力量组成攻坚大军,日夜奔忙在该村16个村民小组,以“啃硬骨头”的劲头发起总攻,日均清理垃圾超20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冯瑶君

东甲村全面开展灭蚊攻坚行动。

东甲村全面开展灭蚊攻坚行动。

    划片区制定“清扫+消杀”方案

    东甲村地处新会旧城区东侧,紧邻江门大道东甲立交与新会城轨站,有8000多名常住人口。由于村落布局分散,该村900多条狭窄冷巷、500多间长期闲置的房屋,因杂物堆积、环境潮湿,逐渐成为蚊虫孳生地,给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东甲村党委副书记梁燮玲告诉记者,为让灭蚊行动精准高效,东甲村将全村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都配备专职指挥员与负责人,提前列出工作任务清单,结合防疫薄弱环节排查情况,量身制定“清扫+消杀”方案。行动中,3支队伍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清理组化身“扫雷先锋”,地毯式清除房前屋后、闲置房屋、楼顶天台上的杂物;消杀组如同“特种部队”,队员们背着喷雾器,推着烟雾机,穿梭在各个角落,对重点区域实施科学规范的精准灭杀;专项组则专攻鱼塘水体、高层楼顶等立体空间,确保消杀无死角。​

    走进东甲村第13村民小组,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映入眼帘。在小组长梁德坚的指挥下,一辆辆四轮车频繁进出,在纵横交错的旧屋巷道间穿梭,将清理出的垃圾、杂物源源不断地运出。“这些冷巷里的垃圾、砖石、杂草,有的已经堆积好几年了。我们用吊篮吊、铁锹铲、扫把扫,有时候甚至徒手搬,哪怕一个汽水瓶盖都要清理干净。”梁德坚一边带着记者察看清理后的冷巷,一边介绍道。记者看到,无论是60厘米宽的稍宽冷巷,还是仅30厘米宽的狭窄通道,都被彻底清扫干净,原本杂乱的环境变得整洁清爽。​

    在其他村民小组,工作人员同样忙得不停歇。他们钻进杂草丛生的闲置房屋,清理出大堆杂草与垃圾,还细心地为房屋装上纱窗,让这些长期被遗忘的闲置房屋恢复干净整洁的模样。志愿者与驻社区工作队携手清理背街小巷、杂乱菜地、卫生死角,清除积水,从源头切断蚊虫滋生的可能。

    畅通村落“毛细血管”

    东甲河一侧更是热闹,铲车轰鸣,集中运走各个小组清理出的垃圾。新会区国资委发挥外市支援队伍力量,组织来自佛山、珠海、中山、深圳建筑工地的400多名工人加入攻坚队伍,重点疏通村民房前屋后、主次干道的水沟,清除沟内杂草、淤泥、垃圾,让村落的“毛细血管”恢复畅通。​

    除了集中清理,宣传与排查工作也同步进行。新会区科工商务局的工作人员分早、中、晚三次入户,一边向村民宣传防蚊灭蚊知识,一边帮助村民倾倒家中积水,并详细登记入户积水数量、阳性积水数量以及主要积水类型,确保不漏一处隐患。

    在齐腰深的杂草丛中,来自古井镇澳能国际新材料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的员工小钟,正和30名同事一起除草。“这已经是我们第二天过来支援了,前一天就在这里帮村里清理卫生。能为防蚊灭蚊出份力,大家都觉得很有意义。”该公司带队队长小钟擦着额头的汗水说。​

    如今,随着攻坚行动的持续推进,东甲村的蚊媒孳生地正在一个个被消灭,消杀队伍仍在各村民小组间穿梭,确保每一处喷洒都科学规范,用汗水守护村民的健康生活。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王雪晴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