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通讯员 罗亮
秋日的阳光透过榕树的枝叶,洒在江门开平南岛社区的巷弄间。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市社科联党员干部正俯身清理花盆底托里的积水,汗水悄悄浸湿了他们的后背。这是市社科联投身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一线的生动缩影。
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市社科联迅速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在《关于号召全市社科界积极参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号召下,每日上千人次社科工作者以各种形式投身防疫一线,在侨乡大地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城墙”。
市社科联党组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在开平市南岛社区,他们手持铁锹、扫帚,穿梭于楼宇之间,仔细清理每一个卫生死角;在蓬江区会龙社区、甘棠社区、豸冈社区,他们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耐心讲解防控知识;在江海区北湾社区的公园、农贸市场,他们背着消杀设备,对易孳生蚊虫区域进行药物喷洒。截至目前,市社科联累计派出党员干部1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300余小时。
随着防疫工作深入推进,我市多个智库单位、社科组织和社科普及基地迅速响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投身全市“两清一灭”大行动。如五邑大学创新运用低空VR全景智慧监测系统,对蚊虫孳生地进行精准溯源与智能干预;市博物馆巧妙结合文旅品牌,举办国风香囊汇活动,将传统文化与防蚊知识深度融合。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愿才严格落实学生晨午晚检制度,带领全体师生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同时,他还以志愿者身份支持与该校结对的蓬江区塘边社区、芝山社区的防蚊灭蚊工作,热心服务群众。“我们既要做好所在单位内部的疫情防控工作,更要主动作为,帮助重点社区共同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林愿才说。
江门市新会陈皮收藏研究协会也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向新会区城西社区、三兴社区捐赠蚊香、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该协会秘书苏健青表示:“希望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连日来,市图书馆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馆内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向公众传播防蚊防疫知识,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麦旭辉的这番话语,道出了全体社科工作者共同的心声与担当。
在科学防疫的主线中,社科智慧始终是一股关键力量,为精准防控提供着坚实支撑。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林贵介绍,市社科联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新加坡灭蚊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等专题研究,助力全市防疫工作;社科工作者撰写的《“小切口”立法筑牢侨乡健康屏障》等理论文章,通过主流媒体传播,凝聚起全社会共同抗疫的共识。
从高校到社区,从场馆到协会,各方通过形式多样的环境整治与健康宣传,为健康江门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社科力量。越来越多群众也在社科工作者的动员下主动加入防疫行动。在市社科联的结对社区会龙社区,居民何佩英经常与党员志愿者一起清理杂草、清扫垃圾。“环境变好了,我们自己也住得更舒服。”何佩英朴实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