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明(右一)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开展劳动教育。
稻田里,带着学生收稻谷;学校食堂里,带领学生一起包饺子——这是开平市百合镇中心小学政教主任、数学教师黄艺明带领同学们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日常剪影。2005年,他怀揣教育理想走进这所乡村小学,20年来,他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探索“双轨育人”路径,获评2025年南粤优秀教师,在乡村教育一线写下了动人篇章。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淑珩
把田野和果园 变成“天然课堂”
“陪伴乡村孩子成长,帮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黄艺明说。
在他看来,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品格塑造,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2023年,兼任政教主任的他在学校启动劳动教育实践探索,并主持开平市级课题《融合乡村特色资源,探究劳动教育新模式》。面对课时紧张、资源有限、资金短缺等困难,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创新整合方式,打造出深受学生欢迎的劳动课程。
“我们将课堂学习与百合镇各村的农事生产、文明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带领学生下地插秧、收割、种花、植树,上街寻找美食,走进店铺探访匠人,把田野、果园变成‘天然课堂’。”黄艺明介绍,课程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将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融入劳动实践,实现“劳学结合、相辅相成”。
在黄艺明的推动下,百合镇中心小学逐步构建起成熟的劳动教育体系,建立了校外劳动实训基地,并于2024年11月获评“江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截至目前,该校已累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超30场。
“劳动实践课特别有趣,黄老师教我们包饺子,还带我们去野炊、插秧,让我学会了珍惜粮食,也感受到了劳动的成就感。”学生黄雪晴说。许多家长也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学生家长黄秋娟表示:“孩子回家后更加主动分担家务,也更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百合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蔡宏飞表示:“开展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干活,而是把乡村资源变成活教材,有效落实了‘以劳育人、以劳润心’。学校全力支持黄老师的工作,并在课程、资源上提供保障,推广教育成果。”
理论结合实际
提升教学质量
作为学校的数学科组长,黄艺明深耕课堂教学,探索出“生活化课堂”模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乡村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变得鲜活可感。2023年,他所带的薄弱班级数学成绩在开平市排名跃升20位,印证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他在教学竞赛中累计获得12项奖项,包括2018年、2020年江门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21年获开平市微课比赛一等奖等奖项。
在教科研方面,黄艺明同样不断探索。他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3项,2023年撰写的论文《学习金字塔理论促高效课堂》获开平市一等奖;2022年入选开平市第三批名教师培养对象;在珠海跟岗交流期间,他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对先进教学理念进行本土化改造,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活力。
作为政教主任,黄艺明以“德育浸润+数学生活化”为特色,推动“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将德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他通过劳动教育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同理心,更以自身的坚守与热情感染学生。2023年,他获评“开平市师德标兵”,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开平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年扎根乡村,黄艺明以劳动育人为主线,将课堂延伸至田野与生活,引导学生成为“手中有活、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成长者,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希望未来能够建立更系统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开发更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劳动课程,让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和社区遍地开花,成为滋养孩子一生的力量。”黄艺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