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青蟹味道鲜美。
“秋风起,蟹脚痒,腊香飘”,踏入十月的江门,咸淡水交汇处的丰饶馈赠与百年工艺的时光沉淀碰撞出独特滋味。台山青蟹、礼乐腊味这两款美食,不仅是侨乡的特色美食,更成为撬动文旅融合的舌尖“王牌”。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台山青蟹 咸淡水域的“蟹中贵族”
在台山市都斛镇的“蟹围”里,刚捕捞的青蟹青壳金爪,螯足挥舞间还带着咸淡水的清凉。这种有着近130年养殖史的珍馐,因台山富硒土壤与黄茅海、潭江交汇的咸淡水环境,成就了“个体大、膏丰满”的特质。台山青蟹按照生长阶段分为水蟹、肉蟹、膏蟹、奄仔蟹、重皮蟹、黄油蟹等。烹饪后外观色泽鲜艳、呈金黄色,肉质白净细嫩、爽滑清甜,蟹膏丰满质优、滋味浓香,是周边老饕们餐桌上的“常客”。其中品质较好的奄仔蟹,一公斤能卖260元至280元。
台山青蟹的烹饪方式多样,清蒸时只需撒少许姜丝,便能最大程度激发其本味,余味中还带着淡淡的海盐回甘。粤式经典“避风塘炒蟹”更是绝配:金黄的蒜蓉面包糠裹着蟹块,脆壳与嫩肉形成双重口感,辣度与咸鲜交织,连蟹钳里的肉都要细细吮食才肯罢休。
2017年,台山青蟹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后,2024年又斩获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去年4965吨的产量创造了3.67亿元产值,成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支撑。
礼乐腊味 百年工艺 名声远播
礼乐腊味制作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如今礼乐腊味已成为五邑地区的著名特产。以腊味中的腊肠为例,礼乐腊肠甘香、爽脆而不肥腻,备受江门人与游客青睐。
腊肠咬开时会爆汁,肥瘦比例恰好的肉粒在口中咀嚼,咸甜交织的腊香能蔓延整个口腔;腊肉蒸后切片,皮层金黄酥脆,肥肉透明不腻,瘦肉紧实不柴,搭配本地丝苗米煮饭,腊油渗入米粒形成焦香锅巴,连锅底的油汁都要拌着饭吃干净;腊鸭则适合焖萝卜,鸭肉的醇香与萝卜的清甜融合。
1984年,礼乐师傅主制的腊肠在全国肉制品评比会上大放异彩,一举夺得金牌奖和银牌奖,并荣获中国产品工业协会颁发的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证书和奖牌。如今,这种传统特产不仅口味独特、口感上乘,更已远销至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礼乐腊味”这一品牌也随之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