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探亲时,林灏诚还来到罗坑小学,与学生合影留念。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任晓盈) “大家好,好久不见,今天我们学习用编程制作一个好玩的小游戏”……9月29日,一堂跨越太平洋、连接东西半球的编程兴趣课程在罗坑镇罗坑小学开讲,主讲人是一名在加拿大就读十二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三年级)的学生——林灏诚。在罗坑小学的电脑课室,10多名对编程感兴趣的小学生与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老师对话,实现跨越空间的课程教学。林灏诚的爷爷林文彦是罗坑镇的知名乡亲,多年来热心家乡的教育公益事业,为罗坑小学捐资助学。2023年,林灏诚和家人回乡走访,获悉罗坑小学缺乏编程课程的师资、设备等资源,于是萌生了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家乡教育出力的念头。
林灏诚尽管在国外出生,但一直在爱国爱乡的家庭氛围下成长,对家乡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感。“爷爷、爸爸、姐姐都为家乡作出不少贡献,我现在虽然只是一名学生,但已接触编程多年,能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担任编程课的老师,为罗坑小学的学生增加开拓视野的渠道。”
2023年12月,林灏诚与罗坑小学沟通具体上课时间、内容,敲定课程开展方案。2024年初,新学期开启后,林灏诚与罗坑小学的学生进行了首次视频连线,自此,跨越东西两岸的编程兴趣课程顺利开课。此后,林灏诚每周都抽出1到2个小时为学生们讲课。“我们这边是白天的时候,加拿大是晚上,为了迁就学生的上课时间,灏诚特意选择在晚上11点讲课,这份善心和恒心让我们十分感动。”罗坑小学教师叶意明说。
近两年来,林灏诚的编程课程累计吸引超40名学生报名上课。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林灏诚坚持认真备课。“我在加拿大长大,中文不是特别好,在备课时,我通常先用英文将内容梳理一遍,再利用翻译软件将要点、难点译成中文,便于学生理解。上课时,罗坑小学的老师也会协助我,让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林灏诚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课程初期,林灏诚发现与学生连线的电脑由于硬件陈旧,不支持一边视频一边投屏,影响上课质量。为此,林灏诚利用假期特意回到罗坑小学,收集了不少罗坑小学特色美术课程的学生作品——簸箕画,并把这些作品带回加拿大进行义卖。“簸箕画对于外国人来说很新奇,义卖很顺利。我用义卖筹集的善款为罗坑小学购买了一台电脑,便于日后课程的开展。”林灏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