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新会师生携手守护健康环境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0-23 07:33   

    校园环境与师生健康息息相关。连日来,新会区各校广泛动员师生参与,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新会各校明确“家校联动、源头治理、科学防控”原则,融合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等实践需求,把校园环境整治行动、落实防控措施融入教学日常,聚合力灭蚊除害、守护健康。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铲除卫生死角

    消除蚊媒孳生隐患

    各校在常态化推进校园清洁的同时,针对秋季蚊虫活跃的特点,积极落实以“两清一灭一防一宣传”为核心的防蚊措施,向卫生死角攻坚,全力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新会会城华侨中学以“三清三消杀”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校园环境专项整治。每日组织各班进行“清积水、清杂物、清垃圾”行动,重点清理花盆托盘、排水沟、绿化带等关键区域。聘请专业消杀团队与本校消杀组互为补充,对下水道、卫生间等重点场所采用“喷雾+熏点灭蚊片”的方式全面消杀。全体教职工化身“消杀卫士”“环境清障员”,筑牢校园卫生安全屏障。

    清理下水道是环境整治行动中的“硬骨头”。狭窄的下水道堆积着落叶、淤泥和垃圾,不仅散发异味,还容易孳生蚊虫。在新会圭峰小学,该校教职工齐上阵,对学校各个下水道口进行“地毯式”排查,有效清理每一处堵塞点,同时,按照科学防控要求,做好药物投放和消杀工作,消除卫生隐患。

    会城城西小学校长余群勇每天带领由教师职工组成的突击队开展全方位排查,重点清理积水容器、废弃花盆与轮胎,对草丛、花带、水渠等蚊虫易孳生区域进行整治。该校还积极联动社区专业消杀队,做好教学楼、功能楼周边室外区域的消杀工作。为提升防控精准度,该校成立监测组,推出“蚊虫密度监测地图”,动态调整消杀重点区域。

    会城南园小学的教师们也积极响应倡议,分小组分区包干。学校的大树下、围墙边、教室里、楼顶天台,到处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宣传教育有妙招

    亲子互动共学形成良好氛围

    新会区教育系统持续深入推动防蚊灭蚊措施落实。过程中,不少学校积极探索宣传教育新路径,推动防蚊灭蚊知识走出课堂、融入家庭,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良好宣传氛围。

    在会城江咀小学,一堂特别的防蚊主题作文课让孩子们兴致勃勃。老师带着大家从生活中找素材,观察家里哪些地方容易孳生蚊虫、该怎么防蚊,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作文。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写作,一边讲解科学防蚊知识。课后,孩子们把作文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还动手清理花盆积水,真正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从“听讲的人”变成了“主动讲解的人”,形成了“小手拉大手”的亲子共学氛围。

    作为江门市项目式学习实验校,会城都会小学以“健康齐守护,防蚊有妙招”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中,老师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防疫问题,并自己动手解决。有的学生参照学校的蚊虫孳生风险图,绘制“家庭蚊虫孳生风险图”;有的学生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协助收集和分析诱蚊诱卵器数据,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防蚊方法;有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唱《防蚊健康歌》,回到家后教给家长,实现“知识入心、行动到家”的教育效果。

    平山小学创新探索“清单式排查+优先重点指导”家访宣传模式,每一位教师在家访时,都会携带一份特制的《家庭防疫排查清单》。这份清单图文并茂,清晰标出了哪些地方需要重点检查。家访时,教师和孩子、家长一起对照清单,逐一查看积水容器、水生植物等,现场记录并消灭风险点,把防蚊灭蚊工作落到实处。

    教育的力量不仅存在于课堂之中,更能借助孩子的笔触与言语,渗入千家万户。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中,新会各校以智慧与温度,为“科学防控,人人有责”写下了温暖而有力的注脚。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