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卫生死角清得好啊!以前夏天蚊虫嗡嗡飞,窗户都不敢开。现在好了,垃圾运走了,积水没了,连心里都跟着亮堂起来!”开平市月山镇北二岗凹村村民罗姨说。
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来,开平市着力构建“环境整治+病媒防控+长效管理”三维防护体系,全力推进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城中村到远郊村落的环境清理。
如今,一批长期影响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环境实现“亮丽升级”。从城市大街小巷到农贸市场,从城中村到乡村,开平的“环境之变”看得见、摸得着。
破解“老大难”问题
纵横交错的城中村冷巷普遍空间狭小,人根本无法进入清理,传统清理工具在此也毫无用武之地,因此冷巷垃圾成了清理工作的“顽疾”。
在此次爱国卫生运动中,三埠街道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村民集思广益,自制了不锈钢钉耙等“神器”。在多款实用工具的助力下,卫生死角的塑料袋、瓶子等垃圾被陆续清理,让冷巷卫生等“老大难”问题在此次爱国卫生运动中得到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党员干部拿出敢于啃“硬骨头”的劲头,迎难而上、全力奋战,对天台堆放的废旧家具、轮胎、花盆、水桶、泡沫箱、包装袋、建筑废料、闲置器皿等各种杂物垃圾进行全面清理。看着眼前整洁开阔的天台,长沙街道宝丽花园的住户忍不住拍手称赞。
公共服务场所环境也实现了显著提升。开平市聚焦客运站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领域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环境消杀和卫生整治,为旅客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无蚊交通”防线。例如在义祠客运站,舒适的环境引来旅客关阿姨点赞:“很多工作人员搞卫生,没有蚊子,很干净。”在G325国道,经过持续攻坚,国道沿线曾经易积水的花盆、石材、胶桶等杂物被彻底清理,蚊虫密度显著下降。
城乡环境焕新
走进三埠街道银海市场,眼前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以往,市场遍布污水横流、杂物堆积的“脏乱角”,如今,市场地面、下水道口干净整洁。保洁人员手持工具穿梭其间,及时清理垃圾,确保环境时刻保持清爽。
“现在来市场购物,和在超市其实没有太大区别,比以前整洁很多。”市民刘女士感叹道。
开平市将爱国卫生运动与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聚焦重点区域、场所全力清除蚊虫孳生地、整治环境卫生,全方位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
在城区,以农贸市场等为重点,积极开展大清洁大整治,打造无蚊农贸市场,全力营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市场消费环境,为市民的“菜篮子”保驾护航。
在乡村,对重点村庄周边环境实现“防控级”提升——杂物被清除后,闲置空地、房屋角落不再有积水隐患,更多的村庄“靓起来”,群众的心里也“暖起来”。
各医疗卫生机构围绕“清积水、清垃圾、灭毒蚊”的工作要求,以防蚊灭蚊为核心,以清理蚊虫孳生地为重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布雷图指数等成蚊密度相关指标持续处于安全水平。
各学校对校园环境开展了“拉网式”排查与清理。师生共同参与,重点针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室内区域,以及绿化带、垃圾收集点、天台楼顶等卫生死角,全面清除积存垃圾、落叶和闲置的盆罐容器,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隐患。
增强全民卫生意识
“为构建和谐健康家园,我们本着对家园、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郑重承诺管好自家庭院……”日前,翠山湖石榴塘安置房区的16户住户自发签订保证书,保证日后在新铺设的水泥地不养家禽,不乱放生活污水盆罐容器、不乱倒生活垃圾、不乱堆杂物,保证屋前屋后干净整洁。
在此次爱国卫生运动中,翠山湖管委会发动党员干部、消防员、居民等一同行动起来,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不仅清除了辖区内的垃圾,更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凝聚起邻里互助的温情,让居民在环境改善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坚定了日后一起齐心协力守护健康家园的决心。
翠山湖石榴塘安置房区住户的承诺,是开平市全民健康卫生意识增强的一个缩影。
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居民主动参与公共卫生维护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为营造更健康更干净的人居环境注入了持久动力。
□江门日报记者 严建广 刘嘉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