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江门“十五五”的谋与动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0-31 07:32   

    江门看似静待风起,实则早已迎风而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这两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在多个重要会议上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强调要结合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我市区位优势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主动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找准认清江门所处的方位。这一论断,折射出江门在新发展阶段对自身定位的清醒认知,更是江门这座城市面对深度变革所作出的战略响应。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从改革探索到系统集成,从单一经济发展到统筹发展与安全,江门正在经历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这座曾经被视为大湾区“边缘”的城市,在区域发展的棋盘上不断落下自己的先手棋,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发展的中心舞台,在新阶段大湾区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十五五”的谋与动,江门既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更有运筹帷幄的智慧。

    新质生产力:江门方案的纵深布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面对“十五五”新开局,江门的产业变革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思路。其产业布局稳扎稳打,背后是对未来十年的深远谋划。这既是一场产业升级之战,也是一次城市命运的全面重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十四五”时期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中,我们更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十五五”时期要继续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报告强调,要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市场潮流,抢占中微子技术、低碳能源、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未来空间等产业新赛道,重点谋划发展先进金属、先进核能、新型储能、深海空间、养老服务机器人等细分产业。

    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抓紧发展低空经济、新型储能,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支持智算中心、自动驾驶、eVTOL等新产业新场景应用,形成发展新动能。

    这些部署并非盲目追随热点,而是基于江门自身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的精准落子,体现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定力。

    区域合作方面,江门不断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的跨市战略组合布局,不只是借势发展,更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典范之作,彰显了江门在区域合作中的开放胸怀。

    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是江门打造自主创新体系的关键举措。与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国际顶尖机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建立起接轨国际的科研体系,为未来创新筑牢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荣获国家级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成为广东省入选的3家园区之一。这一成绩是江门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这充分证明,江门在产业选择上的独到眼光和战略定力正在结出硕果,其产业布局的前瞻性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培育,江门的产业转型之路既有“另起炉灶”的魄力,也有“老树新枝”的智慧。这种系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江门方案,正是其对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深刻诠释。

    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落子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就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时期,江门的改革举措更显深谋远虑。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是江门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今年8月,江门公共资源交易控股集团揭牌成立。值得关注的是,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的标杆,为江门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是一次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首个由地级市实施市、区两级市场化改革的破冰之旅,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健全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也是深江两地以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探索,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创新实践。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江门创新推行的“交地即交证即抵押”服务,不单单是流程优化,更是政府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这一改革看似简单,实则触及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核心问题,其将办理时限总体压缩40%以上的成效,彰显了江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智慧。

    江门还在全省率先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行动,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

    从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到“交地即交证即抵押”服务,江门的改革举措形成了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的系统工程。这种系统改革思维,既能解决当前问题,更为长远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体现了江门改革的战略眼光。

    江门的改革实践表明,深化改革不仅要敢于突破,更要善于创新。这些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不仅仅是单个政策的推进,更是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正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制度活力。

    治理体系:向更具韧性、更加高效的方向演进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在“十四五”时期,江门通过深化“百千万工程”和强化党建引领,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江门的治理创新,是在不断的方法探索中,慢慢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也一步步书写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百千万工程”作为江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省委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江门坚持规划引领、产业优先,统筹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城镇提能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变成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今年以来,江门更是聚焦县域国企投融资、乡村运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镇村风貌品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全力以赴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

    党建引领是江门治理体系的鲜明特色。在江海区,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发展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全区超1/3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千万元。这是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体现了党建引领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礼乐街道英南村与天堃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的合作,这种聘请“乡村CEO”的开发模式,在实现人才引进的同时,也成为乡村振兴路径的创新探索,不仅引进了先进管理理念,更开辟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江门还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的协同,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海水养殖、建设渔港经济区、推进省级农文旅融合试点建设,均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社区治理方面,江门探索的创新服务模式颇具特色。例如江海区构建的“公益+运营”“阵地换服务”合作机制,以及依托社区党建学院建立的社会工作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治理,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振兴,江门的治理体系正在向更具韧性、更加高效的方向演进。这种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治理模式,是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它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也为江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前,江门公共资源交易控股集团已完成业务交接,标志着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与此同时,江门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效支撑。这些生动实践与“十五五”规划相互呼应,是机遇叠加,更是江门长期战略布局的自然结果,正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从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领跑者,江门的“十五五”谋动,既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叙事,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广东实践的生动诠释。承载侨乡人民厚望的江门,正以更自信的姿态、更坚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江门日报记者 曹乃付 陈敏锐

(责任编辑: 张宽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