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充电站经济”激活发展新动能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06 07:32   

    近年来,江门在充电站的布局配套中持续取得突破,台山、开平先后入选国家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名单,鹤山址山服务区建成全省首个“近零碳”新能源特色服务区……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新能源服务的空白,更为产业融合发展打开了新空间。在绿色转型与区域发展的双重需求下,大力发展“充电站经济”,已成为激活江门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抓手。

    充换电基础设施是“充电站经济”的核心载体,串联新能源消费终端、绿色制造产业、文旅服务等多元场景。其一端连接着蓬勃增长的终端消费市场,另一端牵引着强大的本土制造能力。一方面,伴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交通设施的完善,江门凭借着碉楼、温泉、“小鸟天堂”等特色文旅资源,正迎来客流的高峰期,充电便捷度直接影响自驾游的核心体验品质,成为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考量。另一方面,以中创新航、隆基绿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的引入,更标志着一条从锂电池制造到光伏产品,再到终端能源应用的绿色能源产业链正在江门加速成形与集聚。发展“充电站经济”,恰好为这条产业链上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最为丰富的本地化测试场与应用场景,推动其从“制造”走向“智用”。

    大力发展“充电站经济”,可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充电站布局,赋能全域旅游。充电站既要追求规模覆盖,更需破解“冷热不均”难题,避免资源闲置与供需失衡并存的情况。对此,一方面,要将充电站布局与文旅资源、交通网络开发深度融合,依托核心旅游景区、重要交通节点布设充电站,特别要补齐个别热门景区周边、新兴乡村旅游点的短板。另一方面,要加强数据整合,让市民游客能通过“江门充电”小程序等单一渠道实时查询全市充电桩的空闲状态、收费标准等信息,同时接入景区预约、路况导航、侨乡美食推荐等增值服务,实现“充电+出行”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是政策技术双驱动,实现多方共赢。要打破“政府单打独斗”的局限,以开放政策吸引社会资本,以技术创新降低运营成本,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用户受益”的良性生态。在政策层面,可出台“三个支持”举措: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给予用地保障、审批绿色通道等便利;支持存量场地产权兼容改造,明确停车场、园区等存量空间加装充电桩的产权界定与权益分配规则;支持运营商提升服务质量,对充电覆盖率高、用户评价好的主体给予运营补贴。在技术层面,可试点“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在充电站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储能设备,通过引进新技术降低对公共电网的依赖,使充电电价较常规站点降低,既减轻用户负担,又提升运营商盈利空间。

    三是创新“充电站+”模式,延伸产业链条。要推动充电站从单一补能设施升级为多功能经济载体,衍生出丰富的“充电站+”业态组合,激活充电站衍生出的消费潜力与产业价值。一方面,推动充电站向“综合服务枢纽”转型,叠加新能源汽车展示体验、侨乡特产零售、快递收发、汽车简易维保等功能,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延伸节点。另一方面,文旅部门可将江门充电站服务模式打造成特色品牌,推出“充电打卡侨乡”主题线路,统一充电站的服务标准、视觉标识和文化包装,让充电站成为展示侨乡文化的“移动窗口”。

    瞄准未来产业赛道,“充电站经济”正是江门抢占绿色转型与产业变革先机的战略布局。它绝非单一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枢纽,为江门锚定产业发展方向、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筑牢根基。

    许文富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