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覆盖的群众运动硬件场地的基础上,江门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谋划群众体育的产业化之路,让运动活力真正渗透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对此,笔者有三个观点。
一是要打造高水平群众赛事品牌。群众体育活动的“量”上去了,只能算是一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散装状态,欲要搭上“体育+文旅+产业”的春风可能只能停留在蓝图上。发展群众体育很容易有个误区:把重点全部放到全民健身上,强调以锻炼身体为主,不想办法办高水平的竞技体育。然而,不办高水平的竞技体育项目,群众体育容易陷入自娱自乐“玩泥沙”的状态,很难引来流量,没办法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中山沙溪镇近两年蝉联全国“村BA”总冠军后,当地群众篮球运动迅速升温,形成强大磁场,吸引了商家赞助、媒体转播和观众参与,也带动了篮球培训、场馆运营、体育用品销售等产业链发展,更塑造了沙溪篮球很强的独特地域文化标识。江门不妨借鉴此经验,聚焦本地优势,培育出高水平的群众体育运动队伍,带着江门朝气蓬勃的形象,走出江门,迈向全国。
二是要探索深耕“第一运动”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具有无与伦比的社群凝聚力和城市品牌价值。这些年,自下而上的“草根”足球联赛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贵州榕江的“村超”,到历经23年发展积淀出圈的佛山三水“西甲”,再到今年火爆全网的江苏“苏超”联赛,都展现了民间足球极为顽强的生命力。毋庸置疑,足球运动如能成燎原之势,就能够快速聚集人气,为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和品牌溢价。更重要的是,足球文化所孕育的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能够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江门可以小步快走,尝试构建多层次的群众足球联赛体系,让足球成为群众体育产业化的强劲引擎。即便目前还不具备条件打造联赛,至少可以组建一些民间足球队到贵州村超、佛山“西甲”、江苏“苏超”这些已经火起来的联赛切磋交流。
三是加大挖掘发展本土特色排球项目的力度。江门台山素有“排球之乡”美誉,排球运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台山九人排球更是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然而,传统项目需要与现代消费习惯、互联网思维相结合,才能更快实现真正的群众化、娱乐化、产业化发展,让排球运动更加贴近群众,是台山排球品牌产业化的关键。台山排球应当探索更加群众化、娱乐化的发展路径来增强活动趣味性。譬如,可以通过简化规则、降低参与门槛、创新比赛形式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接触并喜欢上这项运动。又譬如,可以通过“排球+”模式,将排球赛事与文旅活动、民俗节庆、休闲娱乐相结合,打造沉浸式排球体验场景。
总而言之,当运动成为习惯,体育消费就成为常态,当赛事成为品牌,体育产业就拥有根基。借十五运会东风,江门若能重视并推动群众体育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赋能,定会获得从“举办赛事”到“文旅产业”的诸多发展红利,让体育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生活方式。
听江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