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谭镳故居修缮工程顺利完工。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钟珍玲)近日,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新会一中创办人谭镳先生位于新会九龙南坦村的百年故居顺利完成修缮。旧居成功焕颜,重现风采,将被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平台,成为一座激励创新、面向未来的文化地标。从会城南坦村的谭氏祖祠旁的巷道一路深入,沿青石板路缓缓前行,周遭尽是岁月留痕。很快,修葺一新的谭镳先生故居便映入眼帘。故居始建于晚清,为岭南传统民居风格,占地近250平方米。主体为三间两廊格局,内设厨房、储物室、粮食加工房、书房等,还有一间敞亮大厅及两间厢房。
在故居中穿行,旧时的建筑智慧触手可及。其最特别之处在于两间厢房均有阁楼,可从大厅或主人房进入阁楼,且两阁楼彼此相通,并可进一步通往阳台。主人房外设有一处别致小花园,屋后则另辟大花园。大花园东侧建有一间书房,旁边有一条游廊,供人观赏园中花木。纵观谭镳故居的结构布局堪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足见设计者之匠心。
故居的魅力更在于细节。据会城九龙村委会工作人员、谭镳故居修缮项目相关负责人谭根瑞介绍,本次修缮严格遵循“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施工前,相关部门对故居内所有旧物进行了拍照记录,修复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严谨对标还原。从故居屋内墙体修补到屋檐板设计,皆有深意:屋内墙体采用画砖缝工艺,外墙经水磨平整后施以勾缝处理,最终以青砖白灰缝呈现。这一方面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象征新会侨乡当代学子学业有成、一举高中;另一方面也寄托着“规规矩矩做人,明明白白做事”的为人处世之道。屋檐板图案以“满堂吉庆”“金蝉戏雀”为主题,寓意桃李满天下,生活和谐美满。青砖白灰勾勒如画,不仅是一座建筑的美学符号,更承载着教育强国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故居的顺利修缮是社会各界合力的成果。自2023年开始,九龙村委会、新会一中、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新会空间规划勘测院、新会建筑设计院、广东百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门市文保志愿服务队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热心人士便共同推进工程立项。在新会区人大社会委的推动及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大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热心企业的支持下,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并圆满竣工。
据悉,下一步,作为管理单位的九龙村委会将进一步完善谭镳故居相关配套设施,并联合新会一中校友会、葵城诗社等团体策划相关历史文化展览,重点将其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目的地和本土文化交流平台,实现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结合‘百千万工程’,我村将以此为契机,发挥名人效应,加强宣传,以文塑旅、以文兴业。愿这座历史建筑,能够赓续文脉,照亮未来。”谭根瑞充满信心地说。
名人档案
谭镳(1863-1924),字康斋,号仲鸾,新会南坦乡人。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新会一中创办人,“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参与者。晚清时创办新会县官立初级师范学堂(先后改为官立中学堂、县立中学校,即今新会一中前身)并担任首任监督,民国后监督改称校长,任职直至逝世。曾主持编修《新会乡土志》,曾任广东孔教会会长、广州文庙奉祀官,著有《古钱谱》《冈州考》。谭镳先生对新会近代教育事业贡献卓著,备受尊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