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为患者涂抹药膏。
深秋的江门街头,丝丝凉意裹挟着南海的湿气掠过街巷。在市区一家天天惠超市生活用品区,按摩足浴桶被摆在显眼位置,旁边货架上的玫瑰、佛手柑等中药泡脚包已卖掉大半;江门市中心医院皮肤科诊室里,28岁的阿斌卷起裤腿,小腿上的干燥鳞屑清晰可见;写字楼的工位上,“90后”白领小林对着镜子拨弄发缝,手机里刚下单的米诺地尔正显示“同城速达”。从梳妆台上的防脱产品到泡脚桶里的中药包,从医院药房的“小罐润肤霜”到社交平台的养生攻略,侨乡江门的年轻人正将秋冬养生过成一种“精准护理日常”,不再盲目跟风网红偏方,而是转向专业医疗建议与地域适配方案,在防脱、泡脚、润肤三大需求中,逐渐摸索出契合岭南秋冬气候与自身状况的科学路径。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A
防脱战场:从“生姜洗发”到“对症施治”
周三下午的江门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诊室,主任医师郑若刚送走一位产后脱发的患者,桌面上的就诊记录已堆起薄薄一叠。“入秋以来,脱发咨询量多了不少,年轻人占大多数。”她指着自己额角的发缝,无奈地笑了,“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工作要求常年盘紧头发,这块就成了‘高发区’,这就叫张力性脱发。”
事实上,“脱发焦虑”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33岁的小艾每天梳头时,看着地上散落的“黑丝”心疼不已,听说生姜洗发水洗头能固发,便在网上囤了好几瓶生姜洗发水,“看评价好坏参半,但还是想试试,总比坐着等秃强。”但使用一个月后,脱发并未缓解,反而出现头皮刺痛。
“生姜洗发水根本不是脱发‘救星’。”郑若在接诊时总会纠正这类误区,“它对头皮刺激较强,顶多能清洁头皮减少断发,压根没有生发功效。”她解释说,临床上八成以上的年轻人脱发都是雄激素性脱发,并非传统认为的“肾虚”,此前流行的芝麻核桃食疗对此也不对症,“芝麻核桃偏滋腻,肠胃不好、油脂分泌重的人吃多了反而加重负担,可能头发没长,体重先涨了。”
除了雄激素性脱发,郑若还遇到过一位20多岁的程序员,因长期熬夜加班,头发均匀稀疏,发际线却没后移。“一追问才知道,他半年前为了减肥每天只吃蔬菜,这是典型的休止期脱发。”郑若表示,这类脱发多由精神压力大、营养不良或产后创伤引发,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通常改善诱因后3—6个月可缓解。而对于斑秃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普通养护无效,需通过激素药膏或免疫调节剂治疗。
如今,科学护理成为年轻人的新共识。郑若提醒,脱发干预讲究“早诊断早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可口服非雄胺、外用5%米诺地尔,女性则推荐2%浓度的米诺地尔,严重者还可通过PRP治疗激活毛囊。“但最重要的是减少毛囊刺激,别扎太紧的头发,户外做好头皮防晒,这些细节比任何偏方都管用。”郑若说。
B
泡脚热潮:岭南湿冷里的“辨证养生经”
立冬过后,江门的湿冷愈发明显。晚上9点,34岁的小刘端坐在电动按摩足浴桶前,桶里飘着新会陈皮与玫瑰花的清香,温热的药液漫过脚踝,她脸上的疲惫渐渐消失。“连续半个月失眠,泡了一周医生开的方子,终于能睡好觉了。”像小刘这样,不再盲目相信偏方,转而求助正规医院的案例不在少数。
江门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李婉瑶告诉记者,最近每天都有年轻人来咨询泡脚配方,“以前觉得泡脚是中老年人的事,现在国潮复兴,年轻人都懂‘脚是第二心脏’的道理了。”她解释,秋冬主“藏”,足部离心脏最远易受寒邪侵袭,中药泡脚能通过穴位刺激温通经络,正好契合江门湿冷兼燥邪的气候特点。
近期,在江门各大超市,泡脚相关产品已成为“香饽饽”。记者在蓬江区恒发家电卖场看到,电动足浴盆被摆在生活用品区显眼的位置,包装上“恒温加热”“穴位按摩”等字样格外醒目。“入秋后,足浴盆的销量明显上来了,年轻人买电动足浴盆的特别多,都要带按摩功能的。”该卖场导购员说。
但热潮背后,盲目跟风也不少。李婉瑶曾遇到一位用了“网红祛湿包”后上火的姑娘,她强调,泡脚的核心是“辨证施治”,中医讲究“君臣佐使”配伍,不同体质需用不同药方,绝非药材简单堆砌。
针对江门秋冬气候,李婉瑶推荐了两款简易泡脚方。寒湿体质、手脚冰凉的人适合“艾姜暖身方”,用15克艾叶、10片生姜加10克花椒煎煮,能温经散寒;压力大、失眠的年轻人则适合“佛手玫瑰解郁方”,新会陈皮、干玫瑰花、佛手干各10克,煮出的药液气味芬芳,能疏肝解郁。
泡脚的“门道”远不止药方。李婉瑶介绍,水温以40℃±2℃为宜,时间控制在15—25分钟,泡到额头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耗伤阳气;普通人群每周泡3—4次就行,体质虚弱者天天泡反而会加重疲劳。针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网红泡脚包,李婉瑶建议要选能看到完整药材的,优先选正规中药房品牌,不确定体质时选纯艾叶包最安全。
“泡脚是中医外治的精髓,不是简单的‘热水兑药’。”李婉瑶说,最近不少年轻人跟着她学“组合养生”,泡脚后按揉涌泉穴、神门穴,搭配小米百合莲子粥,“这样才能真正顺应秋冬‘藏阳’的规律,达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C
润肤保卫战:从“抢药罐”到“防为先”
入秋后,医用润肤品成了年轻人的护肤新宠。江门蓬江邑美汇医疗美容诊所院长伍艳清解释,这类医用润肤品针对性更强,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疾病导致的皮肤干燥效果显著,“便宜大罐是优点,但更关键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
28岁的阿斌就是医用润肤品的受益者。他因工作需要常出差,秋冬用热水和沐浴露过度清洗,小腿患上了乏脂性湿疹,痒得整夜睡不着。“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我是清洁不当导致的,开了维生素B12尿素乳膏,让我减少沐浴露使用。”阿斌遵医嘱,每周只用一两次沐浴露,洗完立刻涂药膏,两周后症状就缓解了。
伍艳清发现,年轻人的润肤误区不少。“很多人觉得秋冬阳光不强就不防晒,其实紫外线累积会加重干燥敏感。”她接诊过一位30岁的姑娘,因不防晒导致面部色素沉着,还误以为是保湿不够,越涂越厚反而堵塞毛孔。还有些油皮拒绝保湿,“皮肤缺水时会分泌更多油脂,越干越油,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区分单纯气候性干燥与皮肤病?伍艳清给出了简单判断方法:气候性干燥多是广泛性脱屑,无红肿渗液,保湿后会缓解;真菌感染会出现边缘清晰的红斑,接触性皮炎常有红肿水疱,这些都得就医。“有位阿姨手脚开裂,自己涂了半年润肤霜没好,来检查才知道是真菌感染,治好了原发病才彻底解决问题。”她提醒,出现三类信号必须及时就诊:保湿两周无改善或皮肤破损;红斑扩散、水疱增多伴随疼痛发热;糖尿病等特殊人群出现皮肤问题。“江门秋冬湿冷转干燥,湿疹患者会增多,早干预才能避免加重。”伍艳清说。
这种“预防理念”近年来也正在年轻人中普及。陈女士现在每天出门前会涂SPF30+/PA+++的防晒霜,包里装着医用护手霜,“以前等皮肤裂了才着急,现在提前护理,手脚再也没脱皮过。”对此,伍艳清十分赞同:“从‘治病’到‘防病’,这才是秋冬养生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