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平初创到省制造业500强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12 07:34   

截至目前,粤玻公司累计获得28项授权专利,从生产设备到检测环节,技术创新贯穿全流程。

截至目前,粤玻公司累计获得28项授权专利,从生产设备到检测环节,技术创新贯穿全流程。

    昨日,位于开平市苍城工业园的江门粤玻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玻公司”)生产车间内的全自动生产线上,一只只透明的玻璃瓶顺着传送带快速移动,激光测量仪如火眼金睛般实时检测瓶身厚度,一旁的环保设备平稳运行,将处理后的废气通过烟囱排出。

    日前,2025年广东制造业500强榜单发布,这家2014年落地开平的玻璃制造企业名列其中。11年来,粤玻公司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日用玻璃行业中闯出一片天,成为海天、百威等一线品牌的核心供应商?记者走进车间,探寻这家企业的成长密码。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技术创新

    独特工艺破解“薄而坚”难题

    “你看这只酱料瓶,看着薄,但抗摔性比传统玻璃瓶强多了。”在粤玻公司生产车间的样品展示区,技术负责人拿起一只500毫升的透明玻璃瓶轻轻敲击桌面,瓶子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告诉记者,这一玻璃瓶采用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小口压吹工艺(NNPB),通过精准控制吹制压力和温度,让玻璃瓶实现“薄而坚”的特性。“瓶身重量比传统玻璃瓶减轻30%,但抗压强度提升25%,既减少原料消耗,又降低物流运输中的破损率。”他说。

    这项技术的落地,背后是企业多年的研发投入。截至目前,粤玻公司累计获得28项授权专利,从生产设备到检测环节,技术创新贯穿全流程。在检测环节,激光测量仪逐一对玻璃瓶的厚度、口径进行检测,屏幕上实时显示各项数据。“以前是人工检测,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误差,现在用激光检测,厚度公差能控制在±0.3毫米以内,废品率下降近20%。”上述负责人说。

    除了检测技术升级,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改造也让粤玻公司的产能大幅提升。在全自动喷漆车间,机械臂精准地为玻璃瓶喷涂色釉,随后将玻璃瓶送入退火炉进行处理。“我们的设计产能达到60万吨,2021年便完成40万吨产能建设,能快速响应大客户的批量订单需求。”粤玻公司董事长何俊强说。

    “与海天、百威等大品牌合作,他们对品质的要求相当严格。”何俊强坦言,刚开始合作时,对方的品控标准让企业压力不小,但也正是这种高标准倒逼粤玻公司逐步建立起全流程品控体系。从原料采购时的成分检测,到生产中的实时监控,再到成品出库前的抽样检验,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现在我们的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这就是技术和品质带来的底气。”何俊强说。

    绿色转型

    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竞争力

    “制造业要长久发展,环保绝不能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粤玻公司的环保处理区,何俊强指着一套庞大的设备向记者介绍,这是企业2023年投入2000万元建成的窑炉烟气处理系统,废气要经过脱硫、脱硝、除尘三道工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现在我们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他说。

    环保处理区的中控室内,屏幕上实时显示各项环保数据:二氧化硫浓度低于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浓度低于50毫克/立方米,颗粒物浓度低于毫克/立方米……“以前用的是传统燃料,能耗高,排放也难控制。现在我们改用天然气加热,搭配智能控温系统,能耗降低15%,每年还能减少近千吨碳排放。”环保处理区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转型带来的不仅是环保效益,还有实实在在的成本节约。在碎玻璃回收车间,工人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玻璃送入破碎机,经过清洗、筛选后,这些碎玻璃重新回到配料环节。“碎玻璃的利用率达到80%,每年能节省近千万元原料成本,同时减轻固废处理压力,实现‘变废为宝’。”何俊强说。

    如今,环保已成为粤玻公司争取高端客户的加分项。“很多大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先看环保资质,我们拥有排污许可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客户更放心。”何俊强说,2025年1-9月,企业紧跟开平市工业技改步伐,完成4项绿色生产改造备案,计划进一步扩大节能窑炉规模。“接下来,我们将研发更环保的玻璃配方,让‘高效生产+低碳环保’成为企业的长效竞争力。”他说。

    从扎根开平的初创企业,到跻身广东制造业500强,粤玻公司的成长,既是企业自身深耕技术、坚守品质的结果,也离不开开平市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十四五”期间,开平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4%,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0.18%,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扎根开平,在高端酒类瓶、化妆瓶等新赛道上发力,争取2025年产值增长15%,为地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何俊强的话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陈淑婷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