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10日,十五运会排球项目(男子成年组)、排球项目(女子20岁以下组)比赛相继在台山新宁体育馆和江门体育中心拉开序幕。
此前的8月21日、10月28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中生排球邀请赛也在台山火热开赛。
从交流活动再到正赛开篇,排球,显然成为十五运会江门赛区的超级重头戏。它,不但汇聚全国顶尖排球健儿在“中国排球之乡”竞技,更像一条无形纽带,串联起侨乡百年排球记忆、全民体育热情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桑梓深情。
排球基因:始于侨脉,盛于传承
江门排球的火种,是由百年前的华侨跨洋带来的。1914年,台山籍华侨将排球从美国引入家乡,木杆支网、空地为场,这项“洋运动”迅速在侨乡落地生根。1919年,台山斗山浮石村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排球组织“华利磨协会”,开启了“村村有球场,处处可排球”的民生图景。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全国排球半台山”的赞誉,更是将这份荣耀刻进侨乡的骨子里。
如今,这份基因在十五运会赛场上得以延续。为迎接赛事,台山对新宁体育馆、台山体育馆进行升级,六级智能灯光系统满足4K转播,国际赛事级枫木地板和专业地胶保障竞技安全,专业场馆背后,是侨乡对排球运动的敬畏与珍视。赛场内外,3300支业余排球队、超2000个球场构成的“10分钟排球生活圈”,见证着这项运动早已从赛场融入日常——宁城公园的露天球场上,“独臂大哥”陈永坚每晚单臂击球,用热爱诠释“排球即生命”;鹤山沙坪四小的操场上,排球操成为大课间风景,“人人会排球、人人爱排球”的理念培育着新一代爱好者。
更令人动容的是传承的力量。近日,台山排球名将朱国贤的后人将珍贵的书籍、手稿、纪念章等实物资料赠予档案馆与博物馆,这些见证“排球之乡”发展史的物件,与正在策划的排球文化展览一起,让百年侨脉有迹可循。这份传承,更由台山排球运动学校接续。作为“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它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本届运动会上,由该校输送的22名健儿身披广东队战袍征战赛场,正是侨乡排球硬核实力的最佳印证。
全运赛场:侨情浓郁,同心相融
十五运会排球赛场,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流淌其间的侨乡温情。“用‘回乡证’就能便捷购票,志愿者还主动帮忙操作,体验非常顺畅。”专程从香港赶来江门连看了3场比赛的观众感慨道。为方便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观赛,志愿者们贴心协助他们完成换票流程,用耐心服务践行“承办大赛事,出彩一座城”的理念。
赛场内外,乡情与赛事交织。澳门排球队队员在比赛间隙参观台山特色文化展台,队长何浚杰直言“这里的人非常热情,球场坐满观众的场面很震撼”;队员凌毅东作为“半个江门人”,动情表示“回到江门比赛很有亲切感”。来自美国的台山女婿Jared Hathway与家人回台山省亲,特意前来观赛,被现场氛围深深感染:“能在台山看到中国国家级赛事很荣幸,回到美国后,我会跟亲朋好友分享在这里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侨乡台山。”
身着蓝色志愿服的“小海豚”们,是赛场外另一道“侨味”风景线。536名志愿者驻守台山新宁体育馆、台山体育馆两大场馆,从运动员引导到媒体服务,从票务协助到秩序维护,用专业服务保障赛事运转;五邑大学的139名志愿者为排球(女子20岁以下组)比赛开展岗前实训,打磨每个服务细节。其中,不少志愿者能熟练协助持护照、“回乡证”的侨胞办理手续,让远归的乡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侨力赋能:从赛场到市场,激活发展新动能
港澳同胞对江门排球的热爱,早已超越观赛喝彩,转化为反哺家乡体育事业的实际行动。香港台山商会捐资800万港元兴建的台山排球运动学校综合训练大楼,如今已正式启用,年均可为超过1000人提供专项训练,成为培养排球人才的“摇篮”;该商会理事长陈尚智观赛后自豪地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台山体育产业与港澳资源对接,让排球文化成为大湾区文化共融的“金名片”。
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江门排球文化正从赛场走向市场。台山文创企业紧扣“排球之乡”特色,推出融入中华白海豚、稻穗元素的旋转摆件,印着“好波”字样的钥匙扣等文创产品,在景点、酒店、商场热销,让游客把侨乡记忆带回家。昌大昌万豪万枫酒店推出赛事特别套餐,凭全运会票根即可获得文创产品,让体育热情与侨乡风情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排球运动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催化剂”。此前举办的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中生排球邀请赛上,来自11座城的20支队伍齐聚台山,香港、澳门学子与内地同龄人以球会友,切磋技艺之余深化友谊。台山一中学生、香港青年男子排球队集训队员黄均感慨:“台山逢年过节几乎每个村都办排球赛,这样的氛围让我们年轻人有更多成长机会。”
从百年前华侨引入排球火种,到如今十五运会赛场燃动侨都,江门排球早已超越运动本身,成为侨乡精神的鲜活载体。这里有“全国排球半台山”的荣耀传承,有“独臂大哥”单手托梦的励志坚守,有港澳同胞心系桑梓的深情助力,更有全民参与、开放包容的城市底色。以十五运会排球赛为新起点,侨乡江门以球聚侨心、以体育促融合的故事,正在书写新的篇章——这座侨都,正用排球向世界展现着“敢闯敢拼、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江门日报记者 张茂盛 赵可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