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德育引导需要兼顾趣味性与实效性。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儿童文学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将德育融入绘本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达到“润德无痕”的效果。本文从绘本的德育独特价值出发,探索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为提升低年级德育工作实效提供参考。
台城城西开智小学 余素兰
绘本赋能
让道德观念可感可知
绘本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画、鲜活有趣的角色,将抽象的道德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与故事情节。例如,《好饿的毛毛虫》直观展示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这种以形象化方式呈现的道德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情感培育上,绘本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能够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在《逃家小兔》中,兔妈妈对兔宝宝不离不弃的守护,让学生深切体会母爱的无私与包容,萌发感恩之心。这种情感共鸣在德育中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接纳和内化道德观念。
同时,绘本中的正面角色为学生提供了可模仿的道德行为范例。无论是《大卫不害怕》中勇敢面对困难的大卫,还是《彩虹色的花》中乐于助人的彩虹色花,这些正面角色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情境,模仿和学习这些正面角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自身的道德行为。
路径探索
发挥绘本的德育价值
要充分发挥绘本的德育价值,需要从选本、挖掘、教学方法等环节系统设计。选本是基础,需要兼顾针对性与适配性。教师应紧扣低年级德育目标,挑选主题契合的绘本,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时,可选用《小熊宝宝》系列绘本中《你好》《谢谢》等故事,通过小熊与朋友之间简单温馨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习礼貌用语。同时,选本要贴近学生生活,例如《我讨厌妈妈》通过小兔子对妈妈的不满与依赖,还原亲子相处的真实场景,便于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体谅和尊重。
绘本的德育价值藏于文字与画面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挖掘。在文字解读上,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表面上讲述爷爷改造毯子的过程,深层次蕴含着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理念,以及长辈对晚辈深深的爱与智慧传承。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这些角度去思考,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在画面分析上,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母鸡悠然自得地散步,而狐狸在后面屡屡受挫的场景,除了带来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母鸡的淡定和狐狸的狼狈,让学生明白面对困难和危险要保持冷静、机智,培养学生应对问题的良好心态。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进一步提升德育的实效性。情境创设法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道德情境,增强道德体验。在《三只小猪》绘本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猪和大灰狼,亲身体验三只小猪不同的应对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勤劳、智慧和团结的重要性,并将这些道德观念内化为行为准则。问题引导法能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阅读《小红帽》后,围绕“小红帽为什么会遇到危险?”“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等问题,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与明辨是非的能力。小组讨论法则促进学生思想碰撞,在阅读《小黑鱼》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小黑鱼是怎样带领小红鱼躲避大鱼的?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分享观点、拓展思维,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精心挑选绘本、深入挖掘德育内涵、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拓展延伸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发挥绘本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