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优化设计推动语文作业减负增效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13 07:33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普遍存在机械重复、忽视差异、形式单一等问题,这不仅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制约语文素养的全面养成。如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可从作业目标、作业类型、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推动语文作业提质增效。

    台山市新宁小学 谢素梅

    精准定位 确定方向

    优化语文作业,首先需要精准定位目标。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师生座谈等多元方式,全面梳理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实践提供针对性方向。可选取各年级共5个班级先行实践,制订贴合校情的作业目标,涵盖语言能力、思维训练、审美意识、文化融合四大维度,推动作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转变,让作业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作业主体意识。通过专项调查了解学生需求,以此发现不良作业设计并制定改进对策。打破“教师布置、学生被动完成”的传统模式,引导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自主完成、自我评价与问题分析,激发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切实提升学习兴趣。

    创新作业类型与评价机制

    作业类型的优化是减负增效的核心抓手。可设计分层类作业,分为基础题、提升题、拔高题。同时,增加交流类作业,如围绕“方言的演变”主题,组织学生采访亲友并全班汇报,或通过音频跟读、互评朗读营造学习氛围。设计实践类与跨学科作业,如画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用绘画展现文本美景、开展小组竞赛与探究活动,减少重复抄写的作业,让作业更具实践性与趣味性。

    作业评价机制的优化能反向推动作业设计升级。先调查语文教师的评价习惯与学生对评价的看法,再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采用“全面粗批+抽样精批”“面批与书面批改结合”的方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小组评价,推行二次批改与作业展示竞赛。评价时活用批改符号,设计启发式、劝诫式、激励式等评语,让作业设计、作业评价融入语文的育人功能。

    此外,作业优化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差异性原则,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设计,尊重个体差异。二是趣味性原则,结合学生成长经验与兴趣,设计故事类、游戏类、合作类作业,实现“玩中学、学中乐”。三是实践性原则,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合作、实践体验完成作业,推动语文知识与综合实践深度融合。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是必然趋势。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从明确作业目标、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创新作业类型、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助力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陈淑婷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