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聚焦主责主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13 07:34   

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白沙园区冷链物流一期正式投入运营,成功引进懿嘉预制菜项目及17个冷库客户。

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白沙园区冷链物流一期正式投入运营,成功引进懿嘉预制菜项目及17个冷库客户。

台山市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电商直播推广珍香大米。

台山市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电商直播推广珍香大米。

    从昔日资源分散,到如今“双平台”引领,11个主业板块协同发展;从曾经信用基础薄弱,到如今3家核心国有企业齐获AA+信用评级;从徘徊于传统业态,到成功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台山市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引擎,有效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台山国资国企跨越式发展的密码,来自全面深化改革。近年来,台山市聚焦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通过优化监管体系、深化投融资改革、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等一系列“组合拳”,坚定不移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这片热土注入强劲的国资动能。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轩

    优化顶层设计

    构建高效协同监管新格局

    坚持党的领导,为台山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根本保证。台山市坚持党建引领,明晰权责边界,强化战略协同。目前,台山市属国有企业由台山市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台山市公资办”)统一监管,建立直接管理与委托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确保国资监管的全面覆盖与高效运行。在监管过程中,台山市持续推动权责下放,激发企业活力。2023年,修订《台山市市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审批与备案办法》,适度扩大了企业的自主决策空间;2025年,进一步出台《台山市市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办法》,将监管核心聚焦于“管投向”与“管风险”。这一转变,保障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自主权,显著提升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国有企业焕发活力的基石。台山市指导市属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梳理业务范围,并据此修订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截至2025年9月底,台山市公资办直管企业已全部完成章程修订备案,并印发董事会工作规则等配套文件,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

    重塑布局结构

    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能

    国有企业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导力量,承担着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使命。

    近年来,台山市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并以投融资改革为突破口,系统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功能和效率。结合台山海洋、农业、文旅等特色产业实际和发展潜能,台山市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功能再定位、板块再划分。

    “我们组建了台山公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山公控’)、台山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用集团’)和台山大湾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湾集团’),形成了‘2个城投类平台+1个产投类平台’的引领架构。”台山市公资办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台山市将原本分散的经营业务系统整合为资本投资、园区建设、海洋产业、文旅产业、农业投资、港口码头、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用服务、城市更新、能源产业11个主业板块。明确功能定位,找准发力方向,台山国资国企逐步实现了“握指成拳”的集聚效应。

    近年来,台山国资国企的投向也更趋明确。台山市坚持市场化导向,全力构建多元化融资格局。通过持续向企业注入优质资产、整合行政事业性资产、竞得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等方式,迅速做优做强企业资产规模,为市场化融资奠定坚实的信用基础。与此同时,台山国资国企信用等级不断提升。台山公控于2023年率先获评AA+信用等级,大湾集团与公用集团于今年双双获评AA+信用等级。此外,台山市积极争取并统筹运用各类政策性资金,已有3个项目获得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活水。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引导国有资本精准投向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台山市属国有企业夯实了基础产业,巩固壮大了优势产业,拓展培育了新兴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台山市公资办负责人说道。

    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如今,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白沙园区冷链物流一期正式投入运营,成功引进懿嘉预制菜项目及17个冷库客户;台山市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创新打造“一粒米撬动一条产业链”发展模式。

    海洋经济孕育新希望。大广海湾青蟹种苗繁育示范中心投入试验,全力攻关“3+2”优势品种繁育技术,为海洋牧场建设注入核心科技动力。

    绿色能源构建新体系。台山市抢抓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机遇,新建标准桩90个;台城街道3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完成63家公共机构现场踏勘,首批8处点位进场施工。

    城乡融合展现新面貌。盘活银信广场存量资产1.3万平方米,打造文商旅融合新场景;推进都斛镇农文旅综合提升项目;建设智慧停车泊位3143个,覆盖80%公共车位,使老城区停车周转率提升30%,有效缓解“停车难”。

    民生服务实现新升级。台山市国弘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两所试点学校开展配送服务,并计划建设现代化餐饮集配加工中心,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污水治理、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珍香米业二期、粮食绿色仓储、广海湾湾区联合供水工程、国道G240改扩建等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台山优品”项目深入实施,151款特色产品入选,覆盖44家企业;与实力食品企业合作攻克冷冻保鲜和智能售卖机技术难题,完善国有企业电商直播体系,推动“台山黄鳝饭”团体标准入选“湾区标准”,成功创建国有企业自营产品品牌方便米饭。

    创新激励机制

    激发企业与人才内生动力

    活力的迸发,源于机制的创新。台山市通过建立战略使命导向的评价体系,与党管人才机制协同发力,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有效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和企业发展活力。

    “一把尺子量到底”无法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求。台山市持续推进考核体系改革,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性和发展阶段,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目前,我们正大力推进台山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高质量发展经营业绩考核方案修订,引导企业更好地聚焦主责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台山市公资办负责人说道。

    在国资国企改革中,建立薪酬与业绩紧密挂钩的分配机制是关键。台山市将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与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员工工资总额直接联动。如今,通过多次修订薪酬管理方案,台山市在各市属国有企业建立了“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有效机制,并积极推行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台山市全面落实外部董事配备,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竞聘”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企业人才队伍结构,畅通人才发展通道,为国有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陈淑婷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