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女子血崩休克险丧命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18 07:33   

医生为患者科普子宫肌瘤知识。

医生为患者科普子宫肌瘤知识。

    近日,一位51岁的患者陈阿姨被紧急送进医院抢救,原因是血崩到休克。罪魁祸首竟是一个她以为“快绝经了就会自己消失”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治医师黎晓立提醒,子宫黏膜下肌瘤不是癌,但会引起血崩、不孕等一系列问题,应引起重视。

    警惕子宫黏膜下肌瘤

    一年前,陈阿姨体检时发现子宫里最大的肌瘤有碗口大,还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黏膜下肌瘤,但她一直没当回事,总觉得熬到绝经,就“万事大吉”了。结果,这个想法差点让她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陈阿姨被抢救回来了,遗憾的是子宫却没能保住。

    “这不是个例,在接诊时,遇到不少患者对子宫肌瘤存在误解。”黎晓立介绍,子宫肌瘤分为四种:1、浆膜下肌瘤(FIGO5、6、7型);2、肌壁间肌瘤(FIGO3、4型);3、特殊部位:宫颈部位、阔韧带、圆韧带等(FIGO8型);4、黏膜下肌瘤(FIGO0、1、2型),这是最需要警惕的类型。

    据悉,子宫黏膜下肌瘤只占所有肌瘤的10%,却最爱“搞事情”。因为它躲在宫腔里,会把宫腔撑大,改变形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令患者月经量猛增。更可怕的是,有些子宫黏膜下肌瘤有长长的“蒂”,可能会脱出宫颈口,一旦坏死感染或者血管破裂,就容易引起大出血。

    黎晓立表示,发生子宫黏膜下肌瘤记住三个“原则”:一是“一人一方”,以个人情况为主;二是微创优先,尽量保护子宫,恢复更快;三是定期复查,切完不等于完事,复查是关键。

    因人而异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子宫肌瘤,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应对策略。黎晓立建议,瘤子小于3cm,并且没什么感觉,或者临近绝经期,需定期做超声,静静观察。一旦月经“泄洪”或贫血,必须立刻升级方案:1、药物治疗。症状不重,暂时不想手术,或者备孕前想先缩小肌瘤,可以打针(GnRH-a)或吃药(米非司酮);2、微创切除。肌瘤不大(≤5cm),并且有备孕需求,宫腔镜手术是最佳选择。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冷刀或者电切,一般来说冷刀对内膜更友好;3、直接切除。如果肌瘤太多、太大、反复生长,或者患者已经完成生育,可以考虑腹腔镜甚至直接切除。

    黎晓立介绍,子宫动脉栓塞(UAE)是一种通过阻断子宫动脉血流来治疗多种妇科疾病的微创介入手术,主要用于控制子宫肌瘤、产后大出血、子宫腺肌症等引起的异常出血或肿块生长。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保留子宫,但可能存在术后疼痛、感染等风险。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精准聚焦产生高温,从而消融病变组织的无创治疗技术。它通过体外设备将超声波能量聚焦于体内靶点,在不损伤周围组织的前提下,实现肿瘤、增生组织等的热消融,适用于肿瘤治疗、子宫肌瘤等。其核心优势在于无创性和术后恢复快,但需严格筛选适应证。

    做子宫肌瘤手术前,应先做超声+宫腔镜+MRI检查,术后需好好休息2—4周,短期内要避孕。之后每3—6个月做一次超声检查,长期追踪。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杨晓东 管浩男)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王雪晴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