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台城南坑小学迎来建校110周年
三封贺信共赞乡村教育实践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20 07:33   

台山市台城南坑小学迎来建校110周年。

台山市台城南坑小学迎来建校110周年。

美祐黄公祠矗立在校园内,见证了学校发展的历程。

美祐黄公祠矗立在校园内,见证了学校发展的历程。

    在台山这片教育沃土上,一所走过110年风雨的乡村小学即将迎来庆典。日前,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相继发来贺信,共同祝贺台山市台城南坑小学建校110周年,盛赞其在乡村教育实践中书写的辉煌篇章。

    据悉,以“百十传承、感恩同行”为主题的南坑小学110周年乡村教育实践回顾活动将于11月21日举行,回望世纪征程,共话乡村教育未来。

    文/图 黄颖欣

    百年传承

    从祠堂学堂到教育沃土

    “贵校的实践,正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教育下乡去’的教育思想在乡村沃土中生动而深刻的体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在贺信中的评价,精准勾勒了南坑小学百年办学的精神脉络。

    走进南坑小学,美祐黄公祠与美祐碉楼静静矗立,青砖黛瓦间满是岁月痕迹。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在贺信中指出,这里的“青砖碉楼承载华侨捐资兴学的赤子丹心,斑驳枪眼铭刻红色育人基因”,生动诠释了“教育救国、侨力报国”的百年实践。时间回溯至1915年,清末举人、维新志士黄嵩龄返乡办学,面对侨乡文化教育滞后的现状,毅然将祠堂改建为学堂。

    “黄嵩龄当年选择在祠堂办学,就是要让教育的光芒照亮乡村孩子的未来。这份初心历经110年风雨,至今仍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南坑小学校长郑权誉介绍道。建校之初,学校便确立“崇实笃行”的办学方针,注重乡土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养,打破旧式教育脱离实际的桎梏。这一理念穿越百年时空,至今仍在学校的发展中生机勃勃。

    百十载风雨兼程,南坑小学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从奠基期的“扫盲启蒙与公民教育”,到探索期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再到发展期的“普九攻坚与素质教育”,直至如今创新期的“乡村振兴与未来学校建设”,南坑小学在变与不变中坚守初心。学校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以“严、勤、礼、实”为校训,打造“励志教育”特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时代新篇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步入新时代,南坑小学开启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站在新建的励志楼前,郑权誉介绍:“我们不仅新建了教学楼,修缮了校道和运动场,还打造了‘悦读馆’、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课程,让乡村孩子在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全面发展。”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评价该校“以华侨反哺升级硬件、创新幼小衔接;以红色资源活化德育,培植家国情怀;以非遗剪纸、农耕书屋等乡土实践落实‘五育并举’,为振兴乡村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该校教导主任黄艳丽表示:“我们注重将乡土文化融入教育实践,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红色课堂、传承传统文化,让教育更有温度、更接地气。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面向未来,南坑小学确立了更高远的目标——从“乡村的学校”转型升级为“乡村的教育心脏”。郑权誉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办学水平,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这不仅是对黄嵩龄教育救国精神的传承,更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当代践行。”

    南坑小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教育实践,在岭南大地上续写“为乡村育未来”的时代华章。从祠堂里的琅琅书声到现代化校园的生机勃勃,从最初的几十名学生到如今的桃李满园,这所百年老校的历程不仅是乡村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精彩诠释。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王雪晴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