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手沉着应对,下笔如有神。

三江镇联和小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青苹果》等优质读物,积累知识的同时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2025年第五届江门市小学生现场阅读写作大会(新会赛区)于11月16日成功举行,来自全区各镇(街)的360名写作与阅读“小能手”在新会尚雅学校同场竞技。这场由江门市教育局、江门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江门日报社联合主办,新会区教育局、新会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江门日报青苹果承办的赛事,不仅是一次学生综合素养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新会区近年来深化“以文育人”、探索“大语文”教学实践成效的一次重要检阅。大赛通过“现场作文”与“阅读素养”双轨并行的竞赛模式,生动诠释了语文教育超越课堂边界、融入家国情怀与个体成长的全新图景。“大语文”的种子,正突破课本的土壤,在更广阔的天地生根发芽,孩子们学会在阅读中认识世界,在写作中表达自我。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搭建高水平平台
实战中提升素养
一场成功的赛事,其意义远超越比赛本身。本届现场阅读写作大会致力于为全区师生构建一个公平、高质量的展示与交流平台,让语文素养在实战环境中得到淬炼与升华。
11月16日上午9点10分,比赛正式开始,赛场瞬间归于宁静,只有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汇成一曲思考与创造的乐章。在阅读素养赛场,选手们凝神屏息,深入解析文本,将理解与思辨精准落于答题卡之上;在现场作文赛场,学生们围绕主题巧妙构思,文思如泉,以笔墨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
公平公正是赛事的生命线。备受关注的写作题目抽签环节在主会场公开进行,最终从3道写作题中抽中了题目二。题目二为话题作文,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背景,穿越时空,与英雄对话。这样的作文主题,给予参赛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
“话题作文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考验选手审题立意的能力,要在紧扣主题的同时,发散思维。这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性。但要注意的是,要写得出彩并不容易,对选手的语文综合素养要求高,尤其需要有一定现实题材的积累,才能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大赛监考员之一、新会尚雅学校语文骨干教师余绮婷点评道。同时,她还表示,这次大赛高规格、有水平,可谓全方位考验了选手的语文素养,为“大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语文教学不仅仅要立足课堂,更要注重学科融合,趋向生活化、社会化。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日常教学中,更要注重‘以文育人’,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和写作的热爱”。
赛后,学生们的反馈印证了赛事的积极价值。新会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郑伊婷分享道:“回忆观看九三阅兵时的震撼与自豪,我向受阅将士倾诉自己的心里话。是平日的阅读积累让我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来自新会区三江镇联和小学的赵凝萱则表示,与抗日英雄的“对话”,让她深刻感受到传承英雄精神的时代责任。这些真实的感悟,展现了赛事在激发创作热情之外,更深层的育人功能。
转变教学理念
推动“以文育人”
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新会区在“大语文”教学改革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语文教育正突破课本的藩篱,实现从“教语文”到“育人”的深刻转变。
这种转变首先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升级上。阅读与写作不再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相辅相成、构成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体两翼。新会尚雅学校六年级学生赵以馨的体会颇具代表性:“每天保持至少30分钟的阅读,让我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得到了系统训练。”这种持续积累带来的从容与自信,正是“大语文”教学追求的长期效果。
同时,教学实践也趋向于学科融合与生活化。连续两年参赛的新会圭峰小学六年级学生姜梦豪敏锐地察觉到“今年的考核更全面,难度也提升了”,好在自己坚持阅读,能够应对自如。这种变化反向推动课堂教学更加注重与社会热点、现实生活连接,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
余绮婷进一步阐释了这种教学实践的核心:“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更加自觉地注重‘以文育人’,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和持久的热爱。”这一理念通过大赛,从个别学校的实践转化为区域共识,形成了“以赛促教、以教助赛”的良性循环。
本次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新会区参加江门市总决赛。这场“笔墨群英会”虽暂告段落,但其产生的影响还在持续升温——新会区的“大语文”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分数与技巧,而是致力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认知世界,在写作中表达自我,最终实现人格的健全与精神的成长。
相关新闻
古井小学2名学生斩获一等奖
江门日报讯 (记者/冯瑶君 通讯员/梁杏笑 甘景辉)经过激烈角逐,古井小学学生李玮康凭借扎实的文本解读能力斩获本次比赛的阅读一等奖,学生胡诗琪以真挚的笔触与深刻的立意摘得写作一等奖,用实力为校争光。
作为本次赛事的指导老师,古井小学六年级级长黄翠兰得知学生获奖的消息时,内心满是欣慰与感动。“阅读写作素养的提升,根源在于点燃孩子内心对文字的热爱。这离不开‘读’与‘写’的双向奔赴。读写从不是机械的任务,唯有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文字,才能实现素养的长效提升。”黄翠兰说。
在日常教学中,黄翠兰注重引导学生成为“阅读里的有心人”:通过批注式阅读记录瞬间的感悟,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的逻辑脉络,以摘抄本积累鲜活生动的表达。鼓励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动力,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写作的养分,每一次写作都成为对阅读的深化。“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理解文本、提炼要点,更练就了细腻的观察力、清晰的思辨力和生动的表达力——这些伴随终身的核心能力,远比比赛的胜负更有价值。”黄翠兰说。
谈及此次获奖,胡诗琪难掩内心的惊喜与激动:“得知获得一等奖时,感觉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有了回报。”回忆起比赛当天的情景,她分享道:“拿到卷子看到题目,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革命英雄的名字,最终选择了女英雄刘胡兰烈士。我想通过文字,把她的英雄事迹介绍给同学,让更多人铭记这位可敬的英雄。“
胡诗琪表示,她的写作积累离不开广泛的课外阅读。“我平时特别喜欢看课外书,经典名著、英雄传记都是我喜欢的书籍,《青苹果》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尤其是关于抗日战争的书籍,不仅让我学到了历史知识,更让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让我更愿意用文字去记录和传递这份感悟。”胡诗琪说。
三江镇联和小学11人参赛10人获奖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冯瑶君 通讯员/赵瑞瑜)在本次现场阅读写作大会中,三江镇联和小学选派11名学子参赛,表现亮眼,10人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展现了该校语文教学的丰硕成果。
接到大会参赛通知后,联和小学高度重视,在五、六年级组开展专项竞赛,最终确定11名综合素质较高的学子组成参赛队伍。为帮助学生高效备赛,该校将参赛学生分为阅读、写作两个专项小组,抽调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建指导团队,量身定制系统化训练方案。
“阅读训练注重‘输入’与‘输出’的结合。”联和小学语文科组长赵美兰介绍,学校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优秀散文及《江门日报·青苹果》校园专刊等优质读物,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题型解析、错题复盘等方式,让学生熟悉阅读理解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提升解题准确率。
在写作训练中,联和小学强调“真实表达”与“逻辑构建”并重。赵美兰说,指导团队引导学生聚焦生活点滴,培养细致观察、用心体验的习惯,鼓励学生从校园生活、家庭趣事、社会见闻中积累鲜活写作素材,让文章内容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同时,注重写作框架搭建、段落衔接及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倡导“说真话、吐真情”,引导学生自由抒发内心想法与感受,摒弃空话、套话,形成独具个性的写作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