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桥村统筹27个经济合作社的43公顷鱼塘及耕地,试行“点状供地”政策,采取“不征不转”方式与央企华侨城集团合作开发古劳水乡农旅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约300万元。

双桥村发动村民巧用废旧建材,打造出6处口袋公园、20处“美丽庭院”,助力古劳水乡创建成为江门首个省级湿地公园。

双桥圩32间农房实施外立面美化提升,尽显水乡韵味。

双桥小学的学生放学后在新修建的步道上结伴而行,身旁的车流被栏杆有效隔离,构筑起校园交通的安全防线。

双桥小学的师生为双桥村“百千万工程”增光添彩,这是师生共同绘制的墙绘。

双桥村引进专业文旅公司投资3亿元运营升级古劳水乡旅游区,又引入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投资3680万元建设综合性水上游乐项目。

双桥村新建停车场,并在停车场上安装充电桩,方便群众和游客进行车辆电力补给。

改造前 双桥村

改造后 如今,漫步在双桥村,步步是景、处处皆画的水乡风貌令人流连忘返。

改造前 双桥小学运动场

改造后 投资50多万元建设的双桥小学运动场塑胶跑道,让师生锻炼更安全、校园生活更富活力。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鹤山市古劳镇双桥村立足“岭南水乡”资源禀赋,通过统筹资源开发、文旅融合赋能、全域风貌提升三大路径,成功蜕变为大湾区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该村以“文旅兴村、生态富民”的生动实践,积极打造“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的“水乡样板”。去年,该村成功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022年至2024年间,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收入由453万元跃升至731.6万元,增幅达61.5%。
双桥村塑造“水乡运营体”,变零散资源为发展合力。该村通过创新村组联营机制、村企合作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整合、村企合作和利益联结,打破传统分散经营模式,构建共建共享的乡村运营机制,切实保障集体经济长期稳定收益,有效激活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为引入大型文旅项目奠定基础。近年来,该村成功引入“水墨·方舟”艺术民宿、公度书院等特色业态。去年,该村接待游客72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超230万元,形成“改革促增收、产业带共富”的乡村振兴路径。
双桥村打造“水乡产业链”,变文化资源为产业动能。该村成功引进央企华侨城集团进行系统性开发,将43公顷耕地与鱼塘改造为融合渔耕文化体验、农业观光的农文旅综合体——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该旅游区于2023年3月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超152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4万人次。为提升游客体验,该村还引进专业文旅公司为景区新增并优化游乐项目,持续丰富文旅消费场景,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服务链条。
双桥村精绣“水乡风景图”,变生态资源为宜居品牌。该村以美丽圩镇建设为契机,推动34个自然村的环境卫生实现整体提升并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中,该村大力推进双桥圩风貌提升,对32间农房实施外立面微改造,融入岭南传统与水乡文化元素,实现颜值与文化内涵双提升,同时,大力推进“三线”整治、污水治理、路灯和人行道建设、垃圾分类箱设置等工作。该村还推动多元共治,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助推乡村实现美丽蝶变。目前,该村已打造口袋公园6处、网红墙绘6幅,建成“美丽庭院”20处,开展村庄绿化活动种植水杉、宫粉紫荆等乡土树种1500余棵,塑造“推窗见绿、开门入园、步步皆景”的诗意水乡风貌。
(图/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文/江门日报记者 张舜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