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江门金融人创新精神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21 07:33   

    在日前举行的江门金融系统党建中心揭牌仪式上,举办方在“乡村党课”环节特别安排专家讲述了江门开平籍银行家利国伟的故事,让与会金融界人士汲取奋斗、创新、爱国爱乡的精神力量。

    凭借侨乡特有的开放氛围与包容胸襟,江门五邑人早早“睁眼向洋看世界”,将勤劳务实的底色与敢为人先的锐气相融,在近代中国金融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涌现出一批批金融先驱,以突破性的思想与实践,为中国金融发展奠定重要基石,其创新精神与历史贡献至今熠熠生辉。

    在我国创建证券交易所的构想始于晚清,最早提出这一构想的是维新派领袖、新会人梁启超。光绪年间,晚清政府已举借过几次公债,但效果并不理想,财政枯竭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针对政府再举债问题,梁启超便提出组建“股份懋迁公司”的建议,他认为“非有股份懋迁公司(注:即证券交易所),则公债断无从办起。”他认为股份懋迁公司不仅可促进公债的发行与流通,而且也是实业股票发行、流通的平台。这就是现代证券交易所的雏形。

    1919年开业的东亚银行,是香港早期华商势力崭露头角的见证。20世纪30年代,东亚银行已成为香港最大华资银行,也是华南地区实力最为雄厚的华资银行。东亚银行创办者为李作元(又名李冠春)、李作联(又名李子方)兄弟及新会人冯平山等几家华商。几大家族早期轮流派员担任总经理,管理银行业务。其中,李作元、李作联兄弟是民国时期香港富商李石朋的儿子,鹤山古劳人。1972年李作联之子李福和接任总经理,1981年李家第三代、李福和的侄子李国宝继任总经理,同时开始引入外界专才担任银行管理层。

    远东证券交易所创办人、前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席李福兆也是鹤山古劳人。1969年,李作元的小儿子李福兆牵头成立远东证券交易所,打破英国人垄断证券行业的局面,曾经为香港四家证券交易所之一,是首家由华人创办的证券交易所。1986年,香港四家证券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联合交易所,李福兆出任首届主席,被誉为“香港联交所之父”。

    著名爱国华侨、台山人陈卓平1930年前后联同台山旅港工商界知名人士在香港创办香港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随着爱群人寿的业务蒸蒸日上,1934年在广州市珠江河畔投资兴建广州爱群大厦,主要经营保险和酒店业。

    祖籍开平的利国伟是香港银行家、政治家及教育家,曾在1983年至1997年任恒生银行董事长。1969年,利国伟倡导向外界推出恒生指数,该指数从此成为香港股市表现的参考指标,影响深远。在20世纪80年代,他曾协助财政司在1983年推出联系汇率制度,设法保住港元币值以稳住香港人对前途的信心。1988年至1991年,利国伟出任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席,对交易所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斐然。

    从梁启超的金融思想启蒙,到李氏家族、陈卓平、利国伟等先贤的实践探索,江门五邑人在中国金融史上的贡献,既体现在打破垄断、开拓创新的魄力上,也彰显于立足民生、服务实业的初心上。他们凭借侨乡赋予的开放视野,将世界先进金融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证券、银行、保险等多个领域创下卓越业绩,不仅推动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更塑造了“敢闯敢试、诚信务实”的侨乡金融精神。

    如今,这份精神遗产依然在侨乡大地上传承延续。新一代江门金融人秉持先辈的创新基因与实干作风,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实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实践中。无论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出便民惠民的金融产品,还是助力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江门金融人始终以担当践行使命,让金融成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面向未来,江门金融人将继续赓续先辈的财智基因与奋斗精神,以开放姿态拥抱金融创新,以务实作风服务发展大局,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让江门侨乡的金融薪火在新征程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吕胜根)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王雪晴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