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十五届全运会自行车(山地)比赛在江门恩平泉林黄金小镇圆满完赛。十五运会期间,恩平坚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原则,以专业保障工作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参赛运动员、嘉宾及相关各方的高度认可;恩平的美丽山水、特色美食、深厚人文等城市魅力元素,也通过央视、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被全国人民更广泛地认识和喜爱,成功实现了“承办大赛事,出彩一座城”的目标。
将“赛事需求”转化为“城市升级动能”
恩平的出彩之处,在于将“赛事需求”转化为“城市升级动能”,展现了城市的高效与活力。
首次承办全运会单项赛事,对恩平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压力测试”。这种考验,早已超越单纯的赛事组织范畴,延伸至城市规划、资源调配、服务供给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从硬件改造来看,恩平并不“为办赛而建赛道”,而是将赛道建设与生态保护、城市风貌提升深度绑定。如4.3公里的国际标准山地赛道,不仅考虑了竞技需求,更巧妙融入岭南山水肌理,让“绿美恩平”的生态优势成为赛事独特标识;新建226个“四小园”、植树超7万株的城市风貌提升行动,将赛事筹备与“百千万工程”无缝衔接,让赛事红利转化为长期的民生福祉。这种“办赛即建城”的思维,打破了赛事与城市发展的割裂感,体现了“一次性投入,持续性收益”的治理智慧。
在软件服务层面,恩平的精细化运营更显县域治理的温度与精度。“无蚊”酒店、“无蚊”景区的打造,86辆保障车辆的精准调度,近200名“小海豚”志愿者的贴心服务,看似零散的细节,实则是多部门协同联动治理体系的集中体现。
恩平的出彩之处,在于以赛为窗,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名片宣传“推进器”,有效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早在赛事开始前,恩平便通过丰富传播手段,陆续推出“跟着赛事游恩平”系列报道,全方位宣传城市亮点,并将“冯如”“温泉”等元素融入赛事组织和保障相关细节中,既传递了“中国航空之父”故里的文化底蕴,又激活了温泉康养资源,实现了“服务即传播”的效果。
为体育经济发展蓄能
恩平成功举办了一场出彩的比赛,也完成了推动体育经济发展的一次新蓄能。
志在竞逐体育经济“万亿赛道”的恩平,要的不是大赛带来的“一时热闹”,而是通过一次次“出彩”不断蓄能,推动体育经济发展“破局”,从而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恩平市将打造侨乡活力之城作为城市发展战略之一,通过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不断擦亮城市名片,夯实体育经济发展基础。今年以来,恩平便接连承办国际级、国家级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22场,呈现“四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的火热发展态势。
以赛为媒,恩平大力发展“体育+”,完善配套设施,不断强化城市与赛事的联结,催化消费新场景。今年“五一”期间,恩平组织开展近30项文旅体活动,吸引游客28.14万人次,同比增长5.63%;旅游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5.87%。
与此同时,恩平将“体育制造”作为核心增长点,积极编制《恩平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赛事经济”向“产业经济”延伸。目前,恩平已初步编制山地自行车、轮滑、滑板、卡丁车和骑行装备等5类体育装备产业招商图谱;加快开发建设江门恩平产业园区新龙片区,以约300亩熟地作为启动区,重点招引体育装备制造产业。
计划于2026年1月1日举办的“2026恩平温泉健康跑”正在火热报名中,春节前各项文体赛事策划筹备工作开始摆上议事议程……十五运会赛事结束后,恩平人又忙碌了起来,锚定发展体育经济的目标,投入下一场活动的筹备当中,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愚公移山的实干精神,全力书写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谭锦波 胡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