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海区组织联合执法,查处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行为。
瞬间飙升的速度、极致刺激带来的快感……有些人为了追求“速度与激情”,竟将电动摩托车改装成“街头火箭”,在城市道路上肆意狂飙。这种看似拉风的行为,实则是对自身安全的漠视,更是对公共秩序的严重挑战。背后暗藏的无证经营、非法改装等乱象,让本应便利出行的电动摩托车,变成马路上一颗颗“流动的定时炸弹”。近日,江海区检察院剑指非法改装电动摩托车这一安全隐患,就辖区相关乱象召开公开听证会,凝聚多方共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力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通讯员 林凯玲
非法改装小店
把代步车变成“猛兽”
“检察官,有一家小店铺,里面有几个小伙子帮人改装电动摩托车,这合法吗?”今年10月底,江海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在走访过程中接到群众提供疑似违法行为的线索,便迅速前往实地调查核实。
经查,该店铺由3名年轻男子合伙开设,表面上是一家电动摩托车维修及配件销售店,实际却在未办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经营。更令人担忧的是,为吸引顾客、提高销量,他们私自对电动摩托车的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进行非法改装,通过篡改核心参数,硬是把代步车变成了“猛兽”。
电动摩托车的电池、电机等配件在出厂时须按国家安全标准来设定,制动系统也要经过严格检验。非法改装不仅直接破坏了车辆原有的安全性能,导致刹车制动、车身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下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有部分电动摩托车因私自改装导致电路、电池或部件异常,引发火灾,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承办检察官针对这一乱象深入开展调查,发现江海区辖区内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电动车辆交通事故占比呈逐年增加态势,查处非法改装车辆的道路违法行为中,以电驱动的摩托车占比率也逐年攀升,严重扰乱交通秩序,影响公共安全;二是开展非法改装电动摩托车业务的多数为一些仅租赁小型店面的维修店,大部分为无证经营且未向交通运输部门备案,通过在网络直播时遭人举报才被发现,查处难度大;三是参与非法改装和驾驶改装电动摩托车的群体主要为青少年,往往伴随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辆、危险驾驶等多重违法行为。
公开听证
共商共议“拆弹”方案
为彻底消除这些马路上的“定时炸弹”,江海区检察院主动出击,以“督促整治辖区非法改装电动摩托车乱象”为主题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听证员以及交警、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围绕非法改装电动摩托车的法律后果、安全危害、监管盲区和整治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共商共议“拆弹”方案。
“非法改装电动摩托车这类行为,不仅是违法经营,更是对公共安全的直接挑战,各职能部门必须压实主体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承办检察官郑重表示。
“非法改装电动摩托车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扰乱市场秩序,必须严厉打击。其涉及生产、销售、改装、上路等多个环节,应建立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常态化联动执法机制,形成监管闭环。”一位人大代表建言。
一位听证员也感慨:“晚上经常被飙车党的呐喊声吵醒,很多年轻人骑着改装车在街上窜来窜去,看着就心惊胆战!强烈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源头治理和路面查处,同时,也应当加强进校园的普法力度,对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行政部门现场进行了回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表示将立即依法查处涉案人员的无照经营店铺行为,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全区电动摩托车销售、维修网点开展拉网式排查。交警部门表示将加强路面巡查力度,严厉查处非法改装车辆上路行驶行为,并追溯改装源头。交通运输部门表示将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联动,强化执法线索或相关信息互通,做到及时执法查处。
经过充分评议,与会各方最终达成整治共识:必须坚持“源头管控、联动协作、依法打击、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多管齐下,坚决遏制非法改装电动摩托车的蔓延势头,携手共建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等公共环境。
电动摩托车非法改装绝非小事,而是关乎公共安全的大事。江海区检察院将以此次听证会为契机,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相关部门落实监管职责,常态化开展非法改装电动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与万家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