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千山

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
近期,我市气温下降、天气变化大,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神经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赵千山在采访中透露,近期科室急诊手术在增加,“一台手术还没结束,下一个急症患者就已送到”。赵千山提醒,当前天气寒冷,天气变化大,中老年人更需绷紧“健康弦”,切勿因“没有不适”“体检正常”就掉以轻心,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守护脑血管健康的核心。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刘森 余敏贞
A
气温骤降会诱发脑出血
49岁患者陈先生因忽视了天气变化带来的身体信号,险些酿成悲剧。他平时有轻微高血压,但从未规律监测,也没遵医嘱服药,年初常规体检仅做基础项目,未发现异常。前段时间降温后,他又出现头晕症状,自以为是“感冒没好透”,就自行买了感冒药服用。直到某天加班后,他突然感觉左侧肢体无力、说话含糊,同事见状赶紧将他送往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检查发现,其脑血管存在多处斑块狭窄,天冷后血管收缩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引发急性脑梗塞。好在送医及时,神经外科医生为其实施了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未留下严重后遗症。
为何天气变化大时,脑血管疾病容易“找上门”?赵千山解释,近期气温降低,导致血管收缩,进而引发血压升高,这对于本身有血管基础病变的人群来说,极易诱发脑出血;同时,血管收缩会加重原有脑血管狭窄问题,加上夜间睡眠时血流速度变慢,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从而诱发脑梗塞。
B
常规体检正常并非“万事大吉”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常规体检正常就‘万事大吉’了。”赵千山强调,脑血管疾病的隐蔽性较强,普通体检中的常规CT、MR检查难以排查——常规颅脑CT主要用于检测脑出血、脑外伤,普通MR侧重观察软组织和肿瘤,若不做特殊血管专项检查,无法发现脑血管形态异常。而专项血管检查因对设备、技术人员要求高、成本高,未被纳入常规体检项目,这也导致不少人误以为“体检正常就没事”,实则可能暗藏血管隐患。
赵千山通过两个案例,提醒大家重视专项筛查、警惕身体信号、做好日常防护。
案例一:常规体检“正常”,脑动脉瘤突发破裂
57岁的张阿姨年初刚做过常规体检,报告显示无明显异常,便觉得身体“没问题”,未进一步做专项检查。立冬后天气转冷,前段时间,张阿姨在上厕所时突然晕倒,家人紧急拨打120将其送往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经检查,张阿姨颅内大量出血,神经外科医生会诊确诊为脑动脉瘤破裂,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科室立即启动紧急手术,虽成功保住性命,但因出血时脑细胞受损严重,张阿姨术后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明显下降。
“去年做过脑CT、MR,年初体检也没提脑动脉瘤,怎么突然就患脑动脉瘤而且还破裂了?”面对家属的困惑,赵千山解释,我国中老年人群脑动脉瘤患病率约7%,这种病一旦出血十分迅猛、死亡率高,若不做特殊血管项目检查,根本无法发现脑血管形态异常。
赵千山提醒,当有头晕、头痛、肢体乏力、讲话不畅等症状时必须立即去大医院找专科(神经外科、内科)检查,平时注意脑血管病的筛查,尤其是50岁以上中年和老年人更不能掉以轻心。
案例二:头晕手麻误当颈椎病,实为脑梗塞
刚满60岁的李伯常常觉得头晕,此前检查发现有颈椎病和轻微高血脂,一直按颈椎病服药治疗。近期降温后,他在夜间出现手脚发麻症状,误以为是颈椎病复发,服药后便早早休息。次日中午,家人发现他昏迷不醒,紧急送医后确诊为脑血管严重狭窄引发的脑梗塞。
“为什么颈椎病会变成脑梗塞?”赵千山解释,头晕、颈部不适、手术发麻等症状不仅是颈椎病、高血压的信号,也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由于检查设备限制,颈椎病、高血压容易诊断出来,而隐藏在后面的脑血管斑块狭窄却容易被忽视。“当斑块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脑血管狭窄,血液粘稠,尤其在夜间睡觉时血流变慢。”赵千山表示,由于脑神经细胞十分脆弱,耐受能力差,一旦缺血缺氧就容易造成不可逆性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出现头晕、头痛症状,切勿掉以轻心。
C
定期做脑血管专项检查
结合临床案例和诊疗经验,赵千山建议,定期做脑血管专项检查,拒绝“常规体检依赖”。45岁以上人群每3—5年、50岁以上人群每3年、60岁以上人群每2年,需到三甲医院神经专科做脑血管专项检查(如脑血管造影、增强MR血管成像等);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家族病史者,需缩短检查间隔。常规体检无法排查脑血管形态异常,专项检查是早发现动脉瘤、血管狭窄等隐患的关键。
严控基础病,做好日常监测。家中常备血压仪,每天定时监测,此外要定期抽血检查血脂、血糖,避免高油高脂饮食,减少血管斑块形成风险。“三高”患者切勿擅自停药,需遵医嘱规律治疗。
警惕“非典型症状”,切勿拖延就医。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讲话不畅、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视物模糊等症状,无论轻重,都需立即前往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或专科就诊,切勿误当感冒、颈椎病自行用药。
做好日常防护,养成健康习惯。早晚注意保暖,避免头部、颈部受凉,减少血管收缩刺激;老年人晨练避免剧烈运动,起床后可先喝一杯温水,再适度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血压骤升;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减少血管负担。
脑部疾病虽致残致死率高,但并非不可预防。只要重视日常防护、严控基础病、警惕早期信号、定期做专项检查,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医学指导
赵千山: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神经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擅长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如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脑血管狭窄、急性脑梗取栓、静脉窦血栓、血管慢闭开通的手术治疗;对各种类型脑出血、脑梗塞、颅脑损伤、合并胸腹多发伤的救治有丰富经验;擅长应用显微技术完成神经系统肿瘤切除和血管瘤的夹闭手术。
★相关链接
切勿将头部不适简单归为“衰老”
脑部疾病具有隐蔽性,除了脑血管疾病外,脑部肿瘤等也容易被中老年人忽视。
退休后的王老伯近期出现视力听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头晕等症状,他和家人都认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现象”,仅在附近医院拿药,未做进一步检查。前些天,王老伯上厕所时突然晕倒,被送往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神经外科。经MR等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其颅内长有肿瘤,随即为其进行肿瘤完整切除手术,好在术后病理报告是良性。术后,王老伯的视力、听力和记忆力明显改善。
“半年前查肿瘤标志物都正常,怎么会有脑部肿瘤?”家属十分疑惑。赵千山回应,肿瘤标志物仅能检测特定类型的肿瘤,无法覆盖所有部位和性质的病变。许多脑部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不适,“切勿将头部不适简单归为‘衰老’,只要出现视力、听力、记忆力异常或持续头晕,就应及时到三甲医院神经专科做全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