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组合拳”击退夺命蜂毒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25 07:33   

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患者全身多处被马蜂蜇伤。

患者全身多处被马蜂蜇伤。

    近段时间,本是丰收的季节,然而对于在田间劳作的代先生而言,一次不经意间捅了马蜂窝,让他瞬间坠入生死边缘。小小的马蜂,携带的毒素在短时间内引发了一场席卷全身的“生化风暴”——过敏性休克、急性肝损伤、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等,令他生命体征急转直下!

    危急关头,江门市人民医院中毒中心迅速“亮剑”,肾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打出精准救治“组合拳”。经过11天的昼夜奋战,将代先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场成功的救援,彰显了该院在面对急危重症中毒患者时强大的多学科协作救治能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司徒对苗 何洁兰 黎歆

    蜂毒引发全身多器官“崩溃”

    事发当日,代先生不慎惊扰了马蜂,瞬间被群蜂围攻,全身多处被蜇伤。针扎般的剧痛尚未平息,可怕的症状接踵而至:全身迅速红肿,呼吸变得异常困难。“当时感觉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喘不上气,眼前发黑,身上全是冷汗。”回忆起初时的场景,代先生仍心有余悸。

    家人惊慌失措,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护人员在现场进行了紧急伤口处理和生命支持后,火速将代先生送至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省中毒急救中心江门分中心。

    入院时,代先生的情况远比普通的皮肤过敏凶险得多。该院肾内科主治医师司徒对苗介绍:“患者被送来时,呼吸急促,全身大汗,血压下降,这是典型的严重过敏性休克表现,蜂毒正在猛烈攻击他的循环系统。”

    休克的冲击仅仅是冰山一角。检查结果提示,全身多器官衰竭,最危险的信号来自肌酸激酶(CK),其数值飙升至正常值的数百倍!同时,代先生排出的尿液呈现出深褐色的“酱油尿”。“这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司徒对苗解释,“蜂毒导致肌肉细胞被大面积破坏、溶解,释放出大量的肌红蛋白。这些肌红蛋白如同‘淤泥’一样,随血液流到肾脏,会堵塞肾小管,从而引发急性肾损伤,这是蜂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敏休克、肝损伤、急性肾损伤、横纹肌溶解……多条“生命管线”同时亮起红灯,病情进展迅猛,救治必须争分夺秒。

    多学科“组合拳”阻断“致命链条”

    面对来势汹汹的蜂毒,江门市人民医院中毒中心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救治预案。肾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中心等专家迅速集结,一场生命保卫战全面打响。

    “我们的救治必须像打‘组合拳’一样,快、准、狠,多管齐下,才能阻断这条‘致命链条’。”该院肾内科主任余丹红形象地概括了救治策略。

    抗过敏、抗休克,稳住生命基石。医疗团队立即为代先生注射了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快速对抗过敏反应,逆转喉头水肿和休克状态,确保患者的呼吸与循环稳定。这一步是“保命”的关键。

    血液净化,为身体进行“大扫除”。这是清除体内毒素、逆转器官衰竭的核心环节。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迅速为代先生建立了血管通路,启动了“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的串联治疗。它就像一个高度智能的“血液清洗机”,大幅减轻肝肾的代谢负担。

    “水化”与碱化,冲刷肾脏“淤泥”。在血液净化的同时,医疗团队通过大量静脉补液进行“水化”治疗,并适当补充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这相当于给肾脏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内部冲洗”,有效保护了肾功能。

    全方位器官保护与支持。医疗团队还根据各项监测指标,精准使用护肝、营养心肌等药物,精细调节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受损的脏器创造最佳的修复环境。

    遇蜂蜇伤牢记“三步急救法”

    在长达11天的综合治疗期间,医护团队日夜监护,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在全院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和精心救治下,代先生的尿量逐渐恢复正常,酱油色褪去,肝肾功能、肌酶等各项指标稳步下降,最终奇迹般地康复了。

    10月28日,代先生康复出院。“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时,他激动地说。日前复诊时,他的肝、肾功能等关键指标均已恢复正常。

    代先生的惊险经历也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司徒对苗提醒,遇蜂蜇伤,牢记“三步急救法”:

    1、快逃!立即用衣物保护好头颈,反向逃离或原地趴下,切勿拍打或奔跑,以免引来更多蜂群攻击。

    2、冲洗!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有条件可用冰袋冷敷,以减轻肿痛和毒素吸收。

    3、看症状!密切观察,如出现呼吸困难、喉头异物感、心慌、全身出现大片皮疹,或尿液颜色变深呈酱油色等任一症状,意味着严重过敏或器官损伤已发生,必须立即拨打120。

    值得提醒的是,切勿迷信民间偏方。在伤口上涂抹泥土、牙膏、酱油、草药等,不仅无效,还可能引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延误最佳救治时机。应尽快拔除肉眼可见的毒刺(可用卡片刮除),用清水冲洗,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