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通讯员 新会检察
早上5时,老黄便装好了满满一车鲜水牛奶,爬上送货车的副驾驶位,跟车前往广州、佛山等地,这些牛奶将成为双皮奶、姜撞奶等广东特色甜品的主要原料。
2017年以来,老黄在新会区某镇养了约50头水牛,经营鲜水牛奶生意,赚来的钱成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然而,老黄因2024年7月一次酒后驾驶行为被判缓刑,在社区矫正期间不得离开江门市区,让养殖场的运营和家庭生活急转直下。在新会区人民检察院的建议下,新会区社区矫正中心对黄某开展个别化矫正,开出跨市送奶的“请假条”,让黄某一家的生计得以保住。
经营难以为继
全家生计或陷入绝境
据了解,黄某的养殖场日常由他和一名工人负责。老黄因犯危险驾驶罪被法院判处拘役4个月,缓刑1年。这下养殖场的送货和售后服务全压在这名工人身上。陡增的工作量让这名工人身体吃不消,于2025年初辞职。黄某迟迟请不到新的工人,只能通过网络平台发单给“货拉拉”司机送货。由于“货拉拉”接单司机只负责送货而不提供卸货和售后服务,导致客户投诉不断,甚至有客户提出终止合作。
“如果失去了销售渠道,每天榨取的生鲜水牛奶就要倒掉,唯一营生将维持不下去。”2025年3月,在新会区检察院开展社区矫正执行监督工作时,了解到黄某提出的经常性跨市县开展送货和售后工作的请假申请。
老黄到外市做生意,经常性的跨市县活动时间和频次都不固定,监管难度大,容易出现脱管或者再犯罪的风险。但另一方面,若不批准申请,黄某的养殖场经营难以为继,全家生计将陷入绝境,反而不利于他顺利回归社会。
“社区矫正的核心是‘矫正’与‘回归’,既不能放任监管风险,也不能忽视矫正对象的合理民生需求。我们要在严守法律底线、保障监管秩序的同时,维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新会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梅明辉在了解到黄某的情况后,心里有了对老黄实施个别化矫正的想法。
因人施“矫”
查证后给出暖心方案
随后,梅明辉和社矫中心的工作人员先后实地走访了黄某的水牛养殖场,并到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核实客户情况、具体经营业务和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通过实地走访,明确了黄某经常性跨市县的必要性和真实性,同时查证了黄某社区矫正执行期间的表现、认罪悔罪态度。综合多方调查情况,新会区检察院认为黄某自入矫以来服从管理,按时报到,打卡签到,社会危险性小,具备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申请的基础条件。
新会区检察院建议新会区社区矫正中心依法批准黄某前往广州市、佛山市等区域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其外出期间做好信息化核查工作,确保无违反外出管理规定的超范围活动。新会区社区矫正中心采纳了全部建议。一纸有“温度”的批准决定被送达至黄某某手中。拿到决定的那一刻,黄某悬了许久的心终于落了地。
人性化的处理,老黄不仅维系了原有客户合作关系,还凭借优质的鲜奶与及时的售后开拓了3家新客户,业务扩展至珠海、澳门等大湾区城市区域,营业额翻了一番。
事实上,黄某请假申请的及时办理源于新会区检察院推动制定的《社区矫正对象个别化矫正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确保社矫机构、受委托的司法所从社区矫正对象入矫时即做好风险评估,因人施策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和动态调整矫正方案,做到对症下药,推动社区矫正对象从“管得住”向“矫得好”转变,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教育质效。自该方案实施以来,新会区检察院先后建议区司法局对从事运输人员、出海捕鱼人员、跨区域经营企业人员、在校学生以及身患重病人员等有特殊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个别化矫正。目前,已有10名开展了个别化矫正的社矫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