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文化+世遗+国之重器”引爆江门秋冬研学游
“研学侨都”能否成文旅融合“新顶流”?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26 07:32   

 

来自佛山的学生在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了解咏春文化。

来自佛山的学生在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了解咏春文化。

 

亲子家庭到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开展研学活动。

亲子家庭到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开展研学活动。

 

当前,游客越来越追求品质游。

当前,游客越来越追求品质游。

 

    “11月以来,我们生态园陆续迎来了大泽艺星幼儿园、小太阳幼儿园和万里望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大家在这里开启了充满欢笑与探索的秋游研学之旅。”七颗星农业生态园负责人许展敏的话语,正是今年江门秋冬研学热的生动写照。

    漫步开平碉楼与村落间,金色稻田与古老建筑相映成趣,吸引着研学团队纷沓而至;走进新会陈皮之乡,柑香四溢的果园里,体验采摘、学习陈皮制作的师生与亲子家庭络绎不绝;一批批中小学生步入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沉浸式体验咏春……如今的侨乡大地,农业研学、文化研学、自然研学多点开花,一幅兼具研学活力与乡村韵味的画卷徐徐展开。

    这个秋冬,江门的研学活动不仅让本地孩子走出校园、亲近自然、感受地方文化,更吸引了大批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学生和家长涌入,研学游市场持续升温,迎来消费旺季。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江门秋冬研学游热度攀升

    11月中旬,丽宫陈皮庄园的柑园里,不时传来剪刀剪柑果的声音。此时二红柑进入最佳采摘期,来自江门及周边城市的亲子家庭在专业导师带领下,探访新会柑地理标志特色镇,参观新会柑种植专业博物馆,学习绿色防控理念,走进5G智能种植园区观察柑树生长。

    11月22日,鹤山市双合镇的稻田里一片金黄。江门市青少年宫的小朋友们手持小镰刀,在农场导师指导下割稻穗。在旁边红薯地里,小朋友们刨开泥土,一个个红薯被挖了出来,小朋友们不时发出欢呼声。随后,他们还体验了采茶、炒茶等制茶技艺。

    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的研学活动也很热闹。11月18日,佛山近千名幼儿园萌娃踏进景区,开启了一场集文化学习、趣味体验于一体的研学之旅。孩子们在这片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土地上,触摸岭南文化脉络,感受非遗魅力,沉浸式体验水乡独特风情,留下了一段充满欢声笑语与知识收获的难忘记忆。

    11月22日,在开平市大沙里欢茶谷,来自各地的中小学生前来开展采茶、炒茶、品茶、种茶等茶文化课程体验以及传统农耕文化,比如挖番薯、种番薯、割水稻、菜田护理,以及户外野炊活动。

    11月以来,七颗星农业生态园迎来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开展秋冬研学活动。现场组织了拔河、抢凳子、搭地老鼠等亲子游戏,还安排了专门的研学课程,为孩子们打造了寓教于乐的研学体验。

    在侨乡大地,一个个鲜活的研学场景,折射出秋冬季节江门研学游的火热。

    “金秋时节,丽宫陈皮庄园研学热潮持续升温,接待量表现亮眼。”丽宫陈皮庄园办公室主任屈柳清表示,今年研学接待量同比增长35%,单日最高峰值突破500人次,客群构成多元且集中。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师生占比超70%,同时吸引北京、上海、江西、湖南等多省份学子团及企业研学团队参与,形成青少年为主、亲子与企业研学为辅的格局。

    “今年秋季古劳水乡研学接待量同比增长35%,累计超6000人次。单日峰值约千人次,创秋季新高。”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客源呈“本地为基、湾区为主”:江门本地占45%;广州、佛山等城市占50%;珠海、中山、肇庆等周边城市占5%。

    “秋游势头远超春游,这得益于景区知名度提升及研学课程的丰富,除江门外,还辐射深圳、中山等地。”许展敏表示,园区核心研学内容丰富,涵盖矮马、山羊等动物科普,以及非遗山地风筝制作等实践项目。针对不同年龄段,园区区分设计趣味与知识类课程,适配各个年龄段的学生。

    大沙里欢茶谷相关负责人何小姐表示,11月中旬,秋冬季研学游开始热起来,前来研学的以中小学生为主,多来自江门和周边城市。

    非遗传承、农业体验、自然探索的多元课程组合,让侨乡大地成为学子们走出课堂、亲近自然的热门选择,也为秋冬文旅市场注入了强劲活力。

    “研学侨都”为何成热门之选?

    近期,“研学侨都·全运同行——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侨心馆中坚楼一天研学游”线路热度飙升。该线路由江门文旅交通集团联合江门科普传媒集团等主办,上架不到5天便报满4团,近140人成行,客源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多地。

    研学线路的火爆并非偶然,江门凭借“研学+科普”“研学+农业”“研学+文化”等特色模式,以及丰富的核心资源,成为大湾区研学热门目的地。

    “研学+科普”模式亮点突出,以硬核资源吸引亲子群体。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国之重器”,备受国际关注,其独特的科研价值为科普研学提供了稀缺资源。正如贵州“天眼”,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天文研学目的地,游客在探访“国之重器”中触摸天文知识、探索宇宙奥秘。如今,中微子实验室正成为江门的“科普名片”,带动“研学+科普”游持续升温。“线路上架后咨询不断,名额很快抢空,大家都想近距离感受‘国之重器’,解锁科技知识。”江门文旅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继续打造更多旅游爆款,全力将在江来江的庞大人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

    “研学+农业”扎根本土优势,打造鲜活实践课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江门通过特色产业、品牌赋能、体验升级,让“土特产”变身“文旅IP”。其中,新会柑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则有着“千年传承”的美誉,由此衍生的研学游受到亲子家庭的欢迎。屈柳清告诉记者,丽宫陈皮庄园研学活动聚焦陈皮文化与现代农业主题,内容丰富多元,“科技+文化”深度融合是研学核心亮点,让学生研学更具趣味与实效。

    “研学+文化”深挖底蕴,筑牢核心竞争力。江门拥有独一无二的华侨文化资源,530多万海内外侨胞、侨批档案世界记忆遗产、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梁启超故居、冯如航空文化基地等特色IP,在大湾区独树一帜。同时,新会陈皮制作、葵艺等非遗项目可设计手作课程,《狂飙》影视拍摄地可开发探秘体验。“我们围绕水乡文化与实践教育,重点开展咏春拳体验、王老吉体验馆研学、特色演艺三类活动,兼顾文化学习与互动体验。”江门古劳水乡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研学课程收获大量好评,大湾区团队占比持续提升。

    凭借“国之重器”的硬核支撑、本土农业的鲜活基底与侨乡文化的深厚底蕴,江门研学正持续释放独特吸引力,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研学游的标杆目的地,书写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打造“研学侨都”品牌

    立足现有优势,江门研学正稳步推进品牌化发展。

    今年6月,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已结合各县(市、区)特色,发布7条儿童友好研学线路,涵盖自然科普、文化传承、劳动实践等主题,让知识跳出书本、在场景中“活”起来,进一步丰富研学产品供给。

    为积极响应市委“畅游五邑乐购侨都”消费季部署,我市还着力打造“研学侨都”品牌,培育消费新动能。通过推广“1+2+7”工业旅游项目,组织市民走进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研学活动,参与中微子、双碳等前沿基础科普课程,让市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触摸科技脉搏、感受创新力量。

    为推动研学游的发展,我市多个研学基地也在行动。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依托岭南水乡风貌与文化积淀,开发非遗体验、自然探究、红色拓展等跨学科课程,将咏春体验等知识融入趣味实践,让学生在沉浸式游乐中提升素养,在安全保障下收获成长,打造优质研学目的地;丽宫陈皮庄园采用“任务驱动+趣味互动”模式,将知识问答融入采摘等活动,平衡体验与教育;大沙里·欢茶谷聚焦农业科普、成果展示、生态体验和技能培训四大核心领域,致力于打造专业、多元、互动的一体化研学服务平台。

    专家也给出了发展方向。长期关注江门文旅的文旅专家陈荣彪建议,江门需持续围绕侨文化做文章,深挖华侨奋斗故事、侨乡民俗底蕴,将侨文化与研学课程深度绑定,打造差异化研学内容;可结合本地资源设计“一镇一IP”线路,如台山“海丝侨路”、恩平“航空侨梦”、新会“蔡李佛”等,还能将废弃侨宅改造为研学营地,融入现代功能,同时加强影视文创联动。

    江门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陈文飞表示,江门的“侨文化”IP与“世遗”IP是核心优势,应抓住这些独特资源,打造专属研学品牌。

    研学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也是贯通课堂与社会的纽带。未来,随着品牌建设持续深化、产品供给不断优化、特色资源深度挖掘,江门必将以更鲜明的研学标识、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研学游的标杆之地,让“研学侨都”的名片愈发闪亮。

    相关新闻

    江门市科普研学联盟成立

    江门日报讯 (文/邢咪咪 黄芳芳) 11月24日,由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及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指导,江门科普传媒集团主办的江门市科普研学联盟成立大会在江门公用广场举行,近50家科普文旅单位代表参会,标志着江门科普研学事业进入协同发展新阶段。

    据了解,联盟的成立旨在整合全市科普研学资源,构建共建共享的发展平台,加快建设国际化青少年科普研学教育基地,吸引更多港澳及海内外青少年前来研学旅游,助力打造“研学侨都”品牌。

    会议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选举产生首届理事会。江门科普传媒集团担任理事长单位,江门双碳实验室、江门日报社、江门文旅交通投资集团、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新会陈皮村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担任副理事长单位,另有35家科普基地及相关机构成为首批成员。

    大会现场,与会嘉宾共同为联盟揭牌,并向理事单位颁发证书。作为首届理事长单位,江门科普传媒集团表示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建设“研学侨都”线路库,推动国际化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建设,探索标准化服务体系。

    从零购物游走红看文旅品质化发展

    近年来,江门零购物品质旅游团持续走俏。笔者与我市多家旅行社交流得知,此类摒弃强制购物、聚焦纯粹游玩的产品备受市民青睐,订单占比逐年攀升。这一现象并非江门独有,而是全国文旅需求迭代浪潮下的局部缩影。

    零购物品质游的走红,核心源于旅游需求的深度转变。随着居民旅游观念日趋成熟,旅游消费早已告别“到此一游”的初级模式,从标准化景点打卡转向个性化、沉浸式体验,成为当下市场主流。行业普遍共识是,当前游客需求已从“多走多看”转向“走深走透”,舒适的行程安排、充实的体验内容、无干扰的游玩氛围,成为选择旅游产品的核心考量。

    全国旅游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总花费5.75万亿元。其中,纯玩团、主题游等聚焦体验的产品,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江门市民的旅游偏好转变正是这一全国趋势的生动缩影。

    “我们宁愿多花点钱,也要选纯玩、零购物的团,图的就是舒心。”“以前报过购物团,大半时间耗在购物店,不买还遭冷眼,游玩心情全没了。”笔者采访多位经常跟团出游的市民时,类似的反馈屡见不鲜。游客对强制购物、行程注水等乱象的抵触,与对高品质游玩体验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也让零购物品质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稳妥之选。

    同时,全国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整治,为品质游发展筑牢了基础。此前购物团强制消费、虚假宣传等乱象饱受诟病,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紧盯旅行社、购物店等重点环节,对强迫购物、低价诱客等行为零容忍,倒逼行业摆脱“靠购物返佣盈利”的旧模式。江门多家旅行社发力零购物纯玩品质游,正是顺应行业治理导向、回应游客信任诉求的必然选择。

    面对品质游热潮,江门旅行社需立足需求、精准发力,从线路优化、体验升级等维度深耕产品,方能把握市场机遇,这也可借鉴全国行业创新经验。其一,聚焦主题化线路打造,挖掘差异化资源。依托江门侨乡文化、自然生态等特色,开发非遗体验、康养休闲、深度研学等主题线路,如串联侨乡古村落,增设侨乡手作、民俗演绎等互动环节,让游客从“观看”转向“参与”,提升体验价值。

    其二,优化行程设计,兼顾舒适度与深度感。摒弃紧凑的景点堆砌,合理分配游览时间,精选优质住宿与特色餐饮,避免行程疲劳。

    其三,推动服务精细化与数字化赋能。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加强导游专业培训,提供人性化贴心服务;借助智慧旅游平台,实现行程实时监控、突发情况快速响应。

    其四,深耕细分市场,满足个性化需求。针对家庭亲子、银发康养、年轻群体等不同客群,推出模块化定制服务,提供景点、住宿等可选套餐,适配多元需求,契合全国定制化体验游占比持续提升的趋势。

    江门零购物品质游的走红,既是市民旅游观念成熟的体现,也是行业适配市场变化的积极回应。旅行社唯有以体验为核心、以创新为抓手,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方能在全国文旅品质化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既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为江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文/图 李银换)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