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盖房子,“干”得漂亮——走进江门首个机器人智能建造基地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2-05-12 07:11   

智能施工升降机。

智能施工升降机。

智能建造产业技师正在操作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

智能建造产业技师正在操作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

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大大减少人力成本。

    智能建造产业技师在平板电脑上轻轻一点,测量机器人两分钟就能“看出”单个房间的墙面是否平整;楼层清洁机器人可以做到全自动打扫,还可以智能避开障碍物;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打磨后,天花平整度极差在2毫米以内……

    5月10日,记者走进滨江新区碧桂园滨江天元项目工地的江门首个机器人智能建造基地,看到上述场景。

    机器人是怎样建房子的?机器人建房子效果好不好?记者现场探访为你揭秘。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通讯员 李国铮

    探访

    多台机器人同时“开工”

    乘坐智能施工升降机来到6号楼13楼的施工现场,5款身披粉红色外衣的机器人,在智能建造产业技师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楼层清洁机器人正按照规划的路径进行打扫;测量机器人忙着测量墙体的平整度并生成报表;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转动磨盘,将天花逐渐打磨平整;混凝土内墙面打磨机器人,根据规划路径将内墙打磨平整;螺杆洞封堵机器人,只要13秒就能自动“堵”住一个孔洞……

    从室内向室外看去,就能看到楼层顶部体型庞大的智能随动式布料机。智能建造产业技师启动智能随动式布料机,选择“随动模式”,一人牵引布料臂到达指定位置,混凝土就从管道里喷涌而出,实现精准布料。与此同时,地面整平机器人默默在一旁将混凝土布料有序整平,两台机器人合作很“愉快”。

    碧桂园滨江天元工程项目经理陈锦杭介绍,从去年7月开始,建筑机器人便开始在项目投入使用。项目计划投入28款43台机器人,目前已进场15款18台机器人,剩余13款25台机器人按进度计划进场,其中,项目6—9号楼为机器人试点标段工程。

    已在该项目应用的机器人,涵盖主体建设、修整、装修等阶段,还包括智能施工升降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面抹光机器人、地坪研磨机器人、地坪漆涂敷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4.5米地库喷涂机器人、2.4米地库多功能喷涂机器人。

    这群聪颖又敏捷的粉红色机器人聚在一起,在这个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项目(其中机器人试点工程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默契地配合着工作。这个看似普通的施工现场,因机器人的加入而发生巨大变化,实现行业智能建造的新突破。

    成效

    机器人作业更安全、高效

    2021年7月,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在碧桂园滨江天元项目工地“安家”,这是项目引进的第一台建筑机器人;随后,地面整平、地面抹平机器人又被引进。这“三剑客”组合成混凝土施工机器人产品线,通过联动施工,整个混凝土施工班组人员可由传统的12人减少至8人。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骆定表示,传统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班组,工作强度大、环境差、非常辛苦。如今,施工人员减少,且强度也大大降低。

    从业一年多的智能建造产业技师赵伯麟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建筑行业,现在的工作轻松了很多。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筑机器人研发聚焦三个核心要素——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以共同推进提高建筑施工综合效益。

    以测量机器人为例,只要2分钟,机器人就能完成单个房间实测,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2—3倍;它采用先进的AI测量算法处理技术,能在1小时内完成超300平方米的实测实量施工,测量精度在±1毫米内。

    又比如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和混凝土内墙面打磨机器人,以往打磨工序会掀起大量的粉尘飘散,作业后地面也会留下厚厚的积灰。这两款打磨机器人,不仅打磨效果好,还不会出现尘土飘散的情况。打磨机器人自带的集尘装置,实时同步收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尘,而且打磨效率高,约为人工打磨效率的2倍。

    再比如“自升造楼平台”,通过可自动顶升的建筑机器人施工平台,房屋生产线随建筑向上同步顶升,进而实现建筑主体的智能化自动建造。大家形象地称之为空中“造楼机”。“以前要完成一层楼的外墙修整和螺杆洞封堵等工序,一个3—4人的班组需要工作2—3天,现在机器人只需1—1.5天的时间,效率大大提高了。”陈锦杭说。

    从事了多年建筑行业的骆定认为,机器人为建筑工地带来的变化,体现在安全性、高效率、高质量等方面。他说:“机器人建房子将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助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江门市建筑业协会会长刘国熙认为,江门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切实增强江门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数字化转型,发展无接触式、智能化的盖楼方式,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庄英业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