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菜亮相央视 恩平抓住“流量”变“留量”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5-20 07:30   

今年“五一”假期,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内游人如织。

今年“五一”假期,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内游人如织。

近段时间,不少外地游客专门到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参与农耕活动。

近段时间,不少外地游客专门到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参与农耕活动。

    近日,央视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广东篇播出,其中,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负责人李劲新带着恩平簕菜受邀上节目,撒贝宁、钟丽缇等嘉宾品尝了他烹制的“簕菜奶茶”和“簕菜鲫鱼汤”,独特的甘苦风味让嘉宾们吃出了诸多“表情包”。随着节目的热播,恩平簕菜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迎来了一波流量高峰。

    文/图 周晓营 胡伟杰

    山间野菜 变“国字号”产品

    “要想眼睛明,清明吃簕菜”——这句古老的恩平民谚,道出了簕菜的药用价值。野生簕菜生长于恩平丘陵山间,因叶缘带刺(“簕”在粤语中意为“刺”)得名。

    据《恩平县志》记载,清朝年间,一位知县因湿疹遍访名医,最终以簕菜煲汤治愈,自此簕菜被赋予“解百毒”的美誉,成为当地人清热解毒的食疗佳品。然而,直至20世纪末,簕菜的“身份”仍局限于山野菜。

    直至1999年,恩平茶农李雪壮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大槐镇、恩城街道米仓村尝试人工种植簕菜,并创新性将其制成茶叶。经过数年的打磨,簕菜茶问世,凭借独特的回甘口味,让品尝者难以忘却。在恩平市政府的助力之下,簕菜茶迅速打开市场。2004年,李雪壮成立雪荘簕菜茶厂,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150多户农民种植,簕菜产业具有雏形。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岭南十大养生特产”“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江门优秀旅游商品”……近十年来,恩平簕菜可谓奖项拿到“手软”。

    2018年,由五邑大学牵头制定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簕菜及干制品》经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查通过,并于2019年5月正式实施。恩平簕菜及干制品成为可以按标准生产和深加工的食品。市场身份正式从“杂牌军”变为“正规军”。

    在当地有关政策的加持推动下,恩平簕菜产业向着规模化发展,至2024年,全市簕菜种植面积超333公顷(5000亩),年产量6000余吨,衍生出簕菜茶、簕菜月饼、簕菜濑粉、簕啤、簕菜奶茶等20余种产品。

    三产融合

    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若说李雪壮让恩平簕菜走出山野,其子李劲新则让这棵菜“玩”出了新花样。

    2018年,李劲新辞去城市工作,返乡接手父亲事业。他敏锐捕捉到乡村旅游的潜力,提出以簕菜为核心打造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簕菜文化创意园”。“农业不能只停留在种植和加工,更要让游客‘留下来’,体验乡村的魅力。”李劲新说。

    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选址恩城街道米仓村白沙水村民小组,这里曾是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田撂荒、旧屋闲置。李劲新团队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之下,与村民们达成合作,统一租借村里的闲置农房等,集中管理。通过改造旧房、修建道路、升级电网,打造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昔日的泥泞村道拓宽成水泥路,闲置农房化身田园民宿、餐厅,撂荒地变身为簕菜种植基地和网红打卡点。

    今年1月,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园内的“米仓小筑”也正式开业。近段时间,又推出“宿那·归园田居”主题民宿,承接《三餐四季》带来的流量。

    据统计,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产值约800万元。随着《三餐四季》的开播,不少珠三角游客慕名而来,点名要吃簕菜。“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恩平有簕菜,但就是没有尝过,如今,通过明星‘大咖’带动,之前想吃但迟迟没有行动的游客都过来了,最近一个星期虽然不是大假期,但客流量比以往还是多出不少。”李劲新说。

    《三餐四季》的热播,让恩平簕菜有了难得的高曝光度。李劲新计划趁热打铁,加大宣传,同时,完善园内基础设施、做好菜品控制,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我们的目标是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让游客因簕菜而来,因乡村之美、菜肴之香而驻。”李劲新说。

    传递健康生活理念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恩平簕菜自古便被用于清热解毒、消暑解渴。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恩平簕菜这一兼具药食同源特性的农产品,正通过农文旅融合场景的延伸,探索与银发经济的结合点。

    凡是来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的游客,都可亲手参与采茶、制茶,而针对老年群体的需求,该园推出低糖簕菜茶包及便携式冷泡茶产品。此外,结合簕菜抗氧化特性开发的簕菜手工皂等衍生产品也受到喜爱。

    “银发市场是下一个蓝海。”李劲新说,今年,他计划在园区内策划实施一系列针对“银发经济”的项目。如,老年游客可参与簕菜采摘、濑粉制作等低强度农事活动,在民宿内设计无障碍通道和适老化房间,配套山景咖啡厅与热带植物花园,满足银发群体对静谧田园生活的向往。“簕菜与银发经济的结合,本质上就是传统农业资源与现代健康需求的精准对接。我们不仅卖簕菜,更传递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李劲新说。

    从山间野菜到地理标志,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恩平簕菜的“逆袭”之路,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它以一棵菜的“微苦”,酿出乡村振兴的“回甘”,更以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为“百千万工程”写下鲜活注脚。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陈淑婷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