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坑又发现植物新种 首次以保护区命名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05 07:31   

七星坑球子草是首个以“七星坑”命名的植物新种。

七星坑球子草是首个以“七星坑”命名的植物新种。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吴健争 通讯员/梁俊杰 陈小芸)近日,记者从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七星坑保护区”)管理处获悉,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发现一种独特的球子草属植物新种,并将其命名为“七星坑球子草”。这是首个以“七星坑”命名的植物新种,在植物学上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

    据了解,2021年七星坑保护区科研人员和林芳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科考过程中,发现一丛草本植物,通过根茎叶和果实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天门冬科球子草属植物,与这个属地的大盖球子草较为接近,但当时因未处于花期而未能采集完整标本。

    之后,七星坑保护区联合中山大学教授廖文波、凡强团队,枣庄学院博士冯慧喆等有关科研人员,通过对影像资料的初步分析,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尚未被描述的新物种。为此,科研团队展开长达4年的系统追踪,最终于2025年1月在七星坑保护区腹地成功采集到处于盛花期的完整标本。日前,经过实验室系统的形态学比较研究,最终确认其为一个全新的物种。

    在深入研究中,科研团队进一步确认七星坑球子草展现出多个独特的形态学特征——花冠呈独特的扁平开裂状、具3-6裂的柱头结构和3-6室的子房,这在球子草属植物中均属首次记录。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长达14厘米的持久性芽苞叶,这一特征不仅在同属植物中绝无仅有,甚至在整个天门冬科植物中都极为罕见。这些突破性发现为球子草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形态学依据。

    中山大学教授凡强表示,目前,该物种仅在此单一地点被发现,现存个体不足50株,属于极度濒危状态,其生境中伴生有鸭脚木、水东哥、粉单竹、海芋、金毛狗等南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沟谷植物,它们之间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特殊植物群落。

    七星坑保护区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系统而闻名,七星坑球子草是保护区内继陈氏异药花、辐冠苣苔后第三个发现的新物种。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区将联合科研团队持续推进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系统科研工作,充分释放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中的核心价值,助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陈淑婷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