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镇人大代表“积分制”激发履职新活力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作为”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9-16 09:54   

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沙湖镇万里碧道关村路段增加了路灯。

9月的夜晚,沙湖镇碧道灯光柔和,市民梁先生与家人一同漫步于此,沐浴晚风,心情格外舒畅。这一暖心变化,得益于沙湖镇人大今年初创新推行的一项举措——《沙湖镇人大代表积分管理实施方案》。该方案通过量化履职、强化激励,有效激发了人大代表的履职主动性和责任感。人大代表们纷纷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且贴近民生的意见建议,并持续跟踪推动落实,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高举“指挥棒”

以积分激励代表履职作为

为破解部分人大代表可能存在的履职方向不清、动力不足、成效难显等问题,沙湖镇人大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研讨,探索建立以量化评价和正向激励为核心的“积分制”管理机制。该机制围绕人大代表参加会议、视察调研、提出建议、联系群众、推动问题解决等多个维度设置积分项,明确评分标准,并将积分结果作为代表履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此举旨在推动人大代表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作为”,从“会议代表”变为“全天候代表”,切实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积分制”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人大代表们比学赶超、建言献策的氛围日益浓厚,所提建议的“含金量”和“精准度”显著提升,一批群众关切、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通过代表建议得到有效推动和落实。据统计,自该机制实施以来,沙湖镇各级人大代表累计提出高质量建议100多条,“积分制”不仅量化了履职表现,更营造出“敢于发声、善于建言、勇于监督、务求实效”的浓厚氛围。人大代表们普遍反映,“积分制”让履职目标更明确、动力更充沛,看到自己的建议转化为惠民实事,成就感十足,今后将更深入联系群众,提出更多好建议。

聚焦民生关切

以实效回应群众期盼

推动基础设施升级,照亮百姓回家路。针对群众反映沙湖镇万里碧道关村路段夜间无照明,存在安全隐患、休闲不便的问题,该选区人大代表经实地走访和夜间勘察,形成详细调研报告,提出《关于在万里碧道沿线科学规划安装太阳能路灯的建议》。建议明确指出具体需求路段,并对路灯型号、间距、节能环保等提出具体意见,得到镇政府高度重视和迅速采纳。政府投入30多万元安装150盏太阳能路灯,彻底解决周边居民夜间出行和休闲的照明问题,既点亮了碧道夜景,又温暖了百姓心田。

关注工程附加值,提升圩镇生活品质。在圩镇水闸重建工程推进中,人大代表未局限于监督工程质量,更有人大代表指出,施工及建成后周边区域土方堆积、环境杂乱,缺乏休闲空间。他们创造性地提出《关于结合水闸重建工程同步规划建设湖滨休闲公园的建议》,倡导将水利工程与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相结合,实现“一举多得”。这一“金点子”获政府高度认可,经多方论证后纳入水闸重建整体规划。未来湖滨公园将与新水闸融为一体,成为圩镇居民亲水、观光、休闲的新地标,显著提升人居环境。

紧盯民生“微实事”,推动环境“大改善”。人大代表们持续关注直接影响群众幸福感的“微实事”。其中,《关于加强沙湖镇下凯新龙里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尤为典型。人大代表们在联系选民活动中了解到,下凯新龙里村塘坦仍为泥地,晴天扬尘、雨天泥泞,严重影响村民生活和出行安全。他们迅速调研并形成内容具体、措施可行的建议。因该问题典型且具有普遍性,该建议不仅得到镇级层面的快速响应,更被纳入江门市2025年第二批民生“微实事”代表建议项目,有望获得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将有力推动该村人居环境彻底改善,为全镇乃至全市的农村环境整治树立标杆。

下一步,沙湖镇人大将继续完善“积分制”管理体系,强化结果运用,持续激发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力与创造力,推动人大代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在基层治理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建设和美沙湖汇聚起更加磅礴的人大力量。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