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恩平市“乐·食堂”昌大昌商超助餐点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恩平养老服务模式迈出新步伐。周晓营 摄

义诊活动中,横陂镇中心卫生院的专家团队为长者提供血压测量、把脉问诊服务。
在社区街巷、长者食堂、养老服务中心与养老院,长者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近期,恩平市民政局以“敬老月”为契机,汇聚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社区等力量,共同演绎为老服务交响曲,将温情服务精准送达长者,全面展现恩平市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实践行动与丰硕成果。通过“银龄赋能”激发长者活力,通过“个性菜单”实现服务精准送达,通过“商超助餐”拓展服务新场景,通过“多元共治”汇聚社会合力……恩平市“敬老月”系列活动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写下温暖注脚。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通讯员 周旦梅(署名除外)
从“看客”到“主角” “银龄赋能”,舞出人生第二春
“看,我们的‘八段锦养生操’练得怎么样?”在恩平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排练室里,68岁的花姨带领“夕阳红”志愿者歌舞队认真排练,她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洋溢着自信的光彩。“以前只能在台下当观众,现在我们也成了舞台上的主角!”花姨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这一幕,正是恩平市实施“银龄赋能”计划的生动写照。该计划通过系统培训、专业指导和平台搭建,让长者从文化的“观赏者”转变为“创造者”。在恩城街道河南社区江安党群服务站,年过七旬的陈伯结束首次登台表演后兴奋地说:“练了3个月的合唱,终于上台了,邻居们都说我越活越年轻!”
如今,在恩平,像花姨、陈伯这样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长者已达数百人。从合唱团到舞蹈队,从八段锦班到棋牌社,各类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团队不仅自娱自乐,更走进社区参加各种节日文艺表演,用歌声传递温暖,用舞姿赞美生活,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要打破人们对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恩平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工周旦梅表示,“银龄赋能”计划就是要让长者展示才华与活力,让社会看到芳华并非年轻人的专利,而是任何年龄都可以绽放的生命光彩。
从“套餐”到“点单”
“六义”行动,送上个性化关怀
“阿伯,你想要什么发型?”“婆婆,电影《雷锋》开始放映啦!”“梁婆婆,天气要转凉,我们帮你换上厚棉被吧!”在各镇(街)居家养老服务点开展的“六义”行动现场,这样温暖的话语不绝于耳。曾经统一标准的服务“套餐”,如今已转变为量身定制的“关怀菜单”。
“义剪、义检义修、义映、义照、义暖、义演”,这六项服务如同六个音符,在恩平奏响关爱长者的暖心乐章。独居的李婆婆为“六义”行动点赞:“志愿者帮我修好了防蚊窗纱,还陪我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怀旧电影,我的心里热乎乎的!”家住横陂镇偏远农村的吴大爷则对“义照”服务赞不绝口:“有时候递交申请资料需要用到证件照,我们去圩镇上拍照很不方便,‘义照’活动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证件照拍得真好!”
在深入调研长者需求的基础上,恩平市精心设计了精准的“关怀菜单”——“义剪”让银发换新颜,“义检义修”守护长者居家安全,“义映”用怀旧电影丰富长者精神世界,“义照”定格长者最美瞬间,“义演”为长者送上文化大餐,“义暖”为行动不便的长者添被御寒。恩平市崇德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岑嘉欣道出了背后的服务理念:“我们每次都会认真记录长者反馈的情况,他们满意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成就,也是我们持续优化服务的动力。”
从社区到商超
暖心助餐,吃出幸福滋味
正午时分,恩平市“乐·食堂”新塘社区长者食堂里饭菜飘香,笑语盈盈。“来这里吃饭,热闹!孩子们在外工作忙,我一个人在家吃饭冷清,来这里不仅能吃到健康的饭菜,还能和老姐妹们聊天。”正在用餐的赵婆婆笑着说。
在恩平,长者食堂早已超越单纯的用餐场所,成为社区长者温暖的精神家园。从恩城街道河南社区江安长者助餐点的“重阳宴”,到横陂镇长者食堂的“生日会”,这些精心策划的活动让小小的餐桌承载浓浓的邻里情,让长者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10月29日,恩平市“乐·食堂”昌大昌商超助餐点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恩平养老服务模式迈出新步伐。该助餐点位于恩平市昌大昌超市熟食休闲区,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设有30个餐位,由恩平市民政局、东成镇人民政府与昌大昌超市恩平店共同推动建成,旨在为长者提供便捷、实惠、安全的用餐服务。将长者助餐点嵌入人气商超,是恩平市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养老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
从社区到商超,从单一助餐到情感交流,恩平的长者食堂正在完成新一轮的升级蝶变。长者们的幸福生活,从一顿顿暖心饭开始,在一句句贴心话中延续。
从独奏到共治
多元协同,汇聚敬老合力
清晨,横陂镇敬老院内暖意融融,广东狮子会江恩服务队的队员们帮助长者们试穿新衣。“我们提前一周收集每一位长者的尺码,确保合身、舒适。”队长郑方谋一边为长者整理衣领,一边介绍道。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长者们感动不已。与此同时,院内义诊活动区排起长队,横陂镇中心卫生院的专家团队为长者提供血压测量、把脉问诊服务,并举办老年病防治讲座。
“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我们推动养老服务从单一管理向社会共治转型。”恩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转变成效显著,政府的政策指导、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爱心企业的物资支持、医疗机构的健康保障,共同编织成一张全方位的服务网络,各方力量优势互补,形成“1+1>2”的聚合效应。
如今在恩平,养老服务已从政府的“独奏曲”,变成社会各界的“交响乐”。这种共治模式,不仅为养老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更让长者在细致入微的关怀中真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推动恩平向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稳步迈进。

